English

專家關注高考改革:莫“改”掉了科學素養

2018年04月03日 09:04:00來源:科技日報

  高考改革別改出現代“科盲”來

  本報記者 俞慧友

  高考綜合改革進程中,又有兩隻靴子落了地。

  3月26日、27日,作為我國第二批高考試點省份的海南、山東,先後頒布了《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2020年改革全面“落地”前,今年還將啟動17個省份的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人們自然關注,它如何改出更“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專家則表示:莫“改”掉了科學素養。

  別“改”出高等教育背景下的“科盲”

  2017年,首批進入改革試點的浙江考生迎來畢業季,也引發了對新高考改革試點中熱點問題的強烈關注。因“賦分制”不佔優,被最多考生棄考的物理,成為“網紅”科目,其“後果”最近被挖出。網路和朋友圈瘋傳一則消息:“某名校去年首次大學物理考試,來自浙滬的大一新生,整體挂科率大大高於往年。這被普遍“共鳴”為“高考改革惹的禍”。

  “這並沒有確切證據證實。不過,當年實施高考改革,物理、化學、生物成選考科目,我就感覺不是好現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黨委書記陳曉林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他認為,物理學的重要性和數學相當。高中物理教育,不只是為了培養物理學家和理工科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孩子的現代實證方法和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我國多數理工科人才,其文史基礎主要在高中打下;多數文科人才,其自然科學基礎也主要來自高中教育。高中物理教育,就是要為多數畢業生終生發展奠定科學基礎。對新高考,他最擔憂的不是選考物理人數下降這個現象,而是不選考物理的高中生在現有教育下無法獲得比較系統的高中物理知識。基於此前提,物理被大面積“棄考”,將可能導致國民科學素質大幅下降,甚至産生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科盲”。

  “其實日本和韓國的教育改革,已開始反思忽略科學類教育的後果。而在發達國家,如美國的精英教育上,也可看出對科學類教育的重視。在2015年、2016年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美國隊都擊敗中國奪冠,這是他們重視科學類教育的結果。”湖南省中學生物理奧賽總教練、湖南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盧競説。

  賦分:要杜絕趨利避害

  物理選考遇冷,浙江教育系統迅速反思。2017年底,該省修改高考改革試點細則,擬建立選考科目保障機制。對報考率“倒數第一”的物理,率先啟動保障機制。

  這在一定程度上利於物理選考率回升。不過,選考物理人數增加,就分了其他科目選考人數的“蛋糕”,增加了其他科目的賦分難度。新“不公”,仍被不想“改投”物理科目的孩子和家長詬病。

  盧競表示,新高考改革制度在設計初衷上,非但沒有排擠物理,甚至可算有“傾向”:物理是高校專業限考最多的科目。換言之,選考物理,幾乎能填報99%的理工農醫類高校和專業。即便如此,物理緣何仍坐上冷板凳?“賦分制設計上,忽略了人們趨利避害的本性。”

  他解釋,儘管物理難學難考,卻是多數理工農醫類好高校、好專業要求的必考科目。最堅定的物理選考學生,基本就是整體學生中成績最好的一個群體。“高考不管選什麼科目組合,錄取都只按總分排序。選考物理,就意味著要和這批最優秀的孩子爭賦分等級。從‘戰略’上看,即便孩子對物理有興趣,也不敢輕易冒險。都懂得‘田忌賽馬’,才能提高PK中佔優的概率。物理、化學等學科,算是被賦分制‘優勝略汰’了。”盧競説。

  對人們認為的“選考科目保障機制”不公,他建議在賦分制上再微調:賦分時,把所有選考科目的分母,均改為應屆高考的全體考生人數,替代現有的選考某科目的總人數。如此“一碗水端平”,既符合改革的公平性,也能規避在選考時的趨利避害思維,更能體現學生的真實選課意願。

  (科技日報長沙3月29日電)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