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2018年03月23日 13:35:00來源:光明日報

  【創意港】

  最近,一套甲骨文手機表情包成為鬥圖圈的“新寵”,獨特的傳統文化符號竟與“神馬、大神、有木有”等等網路流行詞産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學反應”。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讀甲骨文,將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記憶“複製”到現代生活中,豐富了人們的選擇。

  傳統與現代的對接總是意蘊深長。今年兩會期間,央視熱播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咏流傳》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清代詩人袁枚的《苔》、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定風波》、元代畫家王冕的《墨梅》……古典詩詞和現代音樂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在觀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不僅僅囿于古文字、古典詩詞,傳統文化已悄然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收穫200萬次點擊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那些平時身居深宮埋頭修復文物的故宮工匠們,一時間成了“90後”“00後”心中的新“男神”,精美絕倫的文物在一雙雙神奇的手中重新煥發光彩。

  比紀錄片更火的,則是故宮緊跟時尚推出的“萌”系列文創産品。在故宮掌門人單霽翔看來,故宮文創之所以火,是因為博物館不再“高冷”,故宮的秘訣是“萌”,讓皇家文化更接地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感受傳統文化也是如此。在物質生活日益富足的時下,越來越多的國人陶醉於古典詩詞的芳華流韻、國家寶藏的博大精深,並以此涵養著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著自己的文化生活。

  根植于中華大地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先人在生産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文化精華,它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具有典型的中國精神、中國風度。然而,由於時代和環境差異,這些傳統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閣,無論是擺放在博物館還是故紙堆裏,這些文化總是向外界展示著略顯保守和僵硬的“面孔”。將其文化記憶和精神融入現代生活,才能成為更為現代的文化轉化方式。可以説,我們從來不缺少傳統,而是缺少把傳統帶入現代生活的創意。

  在新媒體與創新創意時代,這兩個“新”字的背景下,傳統文化更要以一種更加潤物細無聲而又令人驚喜的方式走近我們。當人們感嘆一些優秀傳統文化漸行漸遠時,一種全新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正在用創意把昔日亭臺樓閣中的“大雅”還俗於民間。面對傳統文化,年輕人的思維、年輕人的活力、年輕人掌握的現代資訊和技術,會打開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傳統文化。創新,可以讓傳統無處不在。

  今天的我們,在盤點和整理傳統文化遺産的同時,更要樹立緊迫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意識,通過各種文化創新,讓傳統文化的面孔不再是呆板的、抽象的,而是鮮活的、水靈的,才能讓公眾更好地接納,才能讓“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成為現實。正所謂,國寶不能只躺在“寶庫”裏,用時尚化的方式來解讀古老文化,讓傳統文化好懂、好聽、好讀,成為不可或缺的最愛,傳統文化就能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上,越走越寬。

  (作者:李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