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統文化,奮發“有為”方能激昂“有位”

2018年03月07日 09:21:00來源:光明網

  作者:鄧海建

  擔負新使命、奮進新征程,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能在新時代舒展開更壯美的錦繡畫卷

  傳統文化,奮發“有為”方能激昂“有位”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文化,就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一個民族的靈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蕩五千年文明智慧、構築新時代文化自信。從遇冷的聖誕到火爆的春節,從央視的《經典咏流傳》到騰訊研發傳統文化遊戲……點滴變化,讓人欣喜。這叫人想起頂層設計對傳統文化的期許——“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一切變化,其來有自。

  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這個文件既是頂層設計,又是傳承發展的任務書。一年來,文化工作者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中激發其生命活力、構建傳承發展體系;全社會增益共識、熱情高漲,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有個共識越發清晰:在這個媒體迭代、價值多元的年代,再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能束之高閣而任其珠玉蒙塵。主動作為的傳統文化,才能吸引新時代的粉絲,才能煥發新創造的活力。比如《記住鄉愁》第四季近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首播,截至2月23日,前37集觀眾到達規模10.21億人次,全球網路點擊量26.42億次。古樸民風、雋永歷史,一枝一葉的鄉愁、一窗一瓦的情思,人文歷史和民族情感的融合,喚起觀者的故土情結、家國情懷。更重要的是,這種現象級節目成為一種標桿,帶動了更多傳統文化在紀錄片、綜藝領域的紅火。

  奮鬥成就幸福,有為才能有位——這話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説,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方面,傳統文化需要融入新時代,在火熱實踐中豐富併發展自己。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文化的一脈相承,總是“隨世運”而趨於新。另一方面,新時代文化軟硬實力,都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加持之力。遠處説,幾千年曆史流變,中華民族沒有斷層,離不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提供強大精神支撐;近處看,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文化強國的美好願景,既需要傳統文化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更需要傳統文化開枝散葉、山呼海應。

  這一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龍活虎,在形形色色的地方舞臺上發光發亮。北京市推出“歌唱北京”“舞動北京”“藝韻北京”“戲聚北京”“影像北京”“閱讀北京”等六大板塊各類專題活動235項,各類文化活動2.2萬場,3000萬人次參與;浙江省全面深化以“禮讓斑馬線”為重點的文明出行活動,拓展活動範圍,掀起新一輪文明出行新熱潮;內蒙古自治區鼓勵開展敖包節、那達慕等民族傳統節日活動,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一言蔽之,《意見》實施之後,自發傳承的傳統文化,進入自覺弘揚的新時代。

  “遙看一色海天處,正是輕舟破浪時。”浮華退後,始見真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的文藝復興之光,是制度設計的善治之光,更是人文夢想的承續之光。擔負新使命、奮進新征程,古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能在新時代舒展開更壯美的錦繡畫卷。(鄧海建)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