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貴州“雕儺”大師王國華的文化自信

2018年02月24日 10:00: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2月23日電 題:貴州“雕儺”大師王國華的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 汪軍

  春節剛過,在貴州省德江縣楓香溪鎮長征村,人們還沉浸在輕鬆喜慶的氛圍中。而“雕儺”大師王國華,已經迫不及待謀劃開年後的工作:7名工人開始上班了,年前欠客戶的200面儺面具的“賬”,要趕在20天內“還”上。

  王國華雕刻的儺面具,通常在表演儺戲時戴在頭上。儺戲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以消災祈福保平安為目的。地處貴州東北部的德江縣,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儺戲),德江儺戲被稱作中國戲劇界“活化石”。

  今年53的王國華,是儺面具製作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0多歲開始,他就對此癡迷。通過平時表演,王國華對儺戲和儺面具的專注已經深入骨髓。

  一開始,妻子覃智嬋並不支援。在她看來,莊稼人成天“啃”面具不是什麼正經事兒。可事到如今,用王國華的話説:“啃”面具“啃”出了名堂。

  依靠純手工雕刻,王國華的儺面具近年來在市場走俏。“供不應求,很多訂單都沒接。”他告訴記者,無論是藝術收藏,還是商業用途,客戶都鍾愛手工雕刻的儺面具。湖北一位客戶最近和他對接産品説:“你有多少,我買多少。”

  這幾年,隨著訂單增多,王國華成立了公司,在村裏培養了一些“雕儺匠”。2017年,有7位村民在他的公司上班,其中3人是貧困戶。這些村民既通過雕刻儺面具實現了增收,又成為儺文化傳承人。

  40歲的貧困戶呂昌洪,因病致貧。最近幾年,他在王國華公司上班。每雕刻出一副儺面具,就可以收入200元。去年,呂昌洪在公司所得收入大約3萬元。半脫産狀態上班,家裏農活一點沒落下。

  凶神惡煞、慈眉善目、玄膽鼻、長耳垂……這些代表儺戲人物性格特徵的面孔,在王國華腦海中“存儲”了200多種。不走機械化流程,面具看起來活靈活現,他和徒弟們雕出來的一張張“臉”,不僅獲得市場的青睞,還亮相到英國、法國等國家。

  “兒子説等他大學畢業了,會回來跟著我一起‘雕儺’。我們還準備寫一本書,將儺面具雕刻的實用技巧整理出來。傳統手工技藝可以讓我們如此自豪,可不可以説這就是文化自信?”王國華指著火爐上一副等待上色的面具,對記者説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