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讓世界看見精彩中國

2018年02月22日 10:32: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把故事講得更生動

  廣東歌舞劇院院長 熊 健

  2月2日至4日,“歡樂春節”項目舞劇《沙灣往事》在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4場,在費城金梅爾藝術中心演出2場,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的演員都説,每一次謝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坐在前排的觀眾,哭紅鼻子,抹著眼淚,為我們鼓掌,這些細節都令我們非常振奮和感動。有一對外國夫婦激動地連説了幾個“wonderful”,表示很開心看到中國的優秀演出,尤其是賽龍奪錦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還有幾位在美國定居二三十年的華人華僑説,從這部中國舞劇裏看到了中國的日益強大,以及中華文化的強大吸引力。

  我們感受到,優秀的藝術作品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要更加勇於“走出去”,傳播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那麼,如何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讓中華文化更有吸引力和影響力?

  我認為,“走出去”的作品需要“更中國”,需要挖掘優秀的中華文化資源,並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比如舞劇《沙灣往事》講述的是一代代廣東音樂人完善名曲《賽龍奪錦》的故事,廣東音樂本身已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全劇的舞美也非常有嶺南特色。同時,我們運用新穎的講故事方式和舞臺呈現方式:舞美運用先進的電腦數控進行時空變化,舞蹈則採用了蒙太奇、虛實變換的電影剪輯方式。使得中國故事講得生動而又有國際范兒。

  更進一步,好的作品走出去需要優秀的運營團隊,也需要借助政府和其他社會團體、社會組織的力量。我們積極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合作,他們在文化藝術走出去方面非常有經驗,不僅在項目運營上給予我們很大幫助,並且在內容傳播上也對我們的作品進行了有效提升。

  帶去中國的新年祝福

  深圳藝術團策劃外聯負責人 丁中元

  1月2日至17日,深圳藝術團一行30人赴智利,參加在拉美具有廣泛影響力的2018聖地亞哥一千國際藝術節以及在維尼亞德瑪爾“歡樂春節”專場演出。此次在智利演出7場,觀眾累計達近3萬人,其中在維尼亞德瑪爾市的體育場觀眾人數達到1.3萬,開創了深圳藝術團體在海外巡演單場觀眾最高紀錄。

  這臺名為“南方以南”的專場晚會,融合了雜技、舞蹈、音樂等不同藝術形式,將來自深圳的文化聲音帶到了更南的“天涯之國”。《南方以南》是深圳本土的原創歌曲,用浪漫手法表達了深圳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精神,也蘊含了將中國新年的祝福帶給南方智利朋友的問候之意。

  在馬庫爾市演出時,年屆89歲的老太太巴切萊特在孫女的陪同下,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觀看演出,其孫女介紹,老人家特別熱愛東方文化,得知有來自中國的藝術團演出,堅持一定要來看。

  聖費裏佩市長帕德里西歐説,“整場演出非常精彩,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藝術。演出中出現了我們當地的著名歌曲《感恩生活》,讓我們感到很意外,非常感謝中國歌唱家演唱這首對我們意義非凡的歌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於外國觀眾天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如何策劃一台既能展示中華文化精髓,又適合當地觀眾欣賞的節目,就需要做足功課。實際上,研究當地觀眾的欣賞習慣,對文藝團組十分必要。比如,拉美觀眾熱情奔放、對音樂舞蹈與生俱來的喜愛,需要兼顧藝術性和互動熱鬧的雙重體驗,結合當地曲目的東方演繹,能充分喚起觀眾的共鳴。

  點亮一盞燈,共慶中國年

  自貢海天文化公司董事會秘書 魏 瑋

  1月20日,丹麥,隨著200多個中國綵燈在哥本哈根最繁華的商業街“走街”被點亮,“歡樂春節”項目“同一盞燈·點亮全球”活動拉開帷幕。同時,不少商家櫥窗懸挂中國綵燈,向顧客派發中國福字紅包,“點亮狗年生肖燈、手繪百盞燈、百盞燈歡樂送”“福字購物節”等系列活動也同期舉行,為丹麥冬夜帶來喜慶熱鬧的中國“年味兒”。

  令人記憶深刻的是,無論是在燈組安裝前的倉庫儲存地還是在走街的安裝現場,路過的丹麥人民都對這些美麗的燈組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燈組安裝前存放在農場,農場主是一位頭髮花白走路吃力的丹麥老人,他一直在向我們詢問中國文化,還回房上網搜索有關中國新年的傳統習俗,非常可愛。在現場手繪燈籠活動上,互動的來賓絡繹不絕,尤其是小朋友很感興趣,現場熱鬧非凡。

  綵燈和燈會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種傳統的文化符號,也是老百姓的一種文化記憶。在對外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在努力“本土化”。在紐西蘭的活動已經做了10年,每年的綵燈選材和主題都非常考究,符合當地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再用綵燈講述人們熟悉的中國故事。同時,我們努力在主題上創新,不僅有熊貓,還有福娃、駱駝等選題,甚至加入動漫元素,把中國的服飾等也做成綵燈,非常形象、直觀,深受外國朋友歡迎。

  我們也在為傳統插上現代的翅膀。法國里昂燈光節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燈光節之一。2017年我們雙方達成“中法藝術家互訪助力計劃”,兩國藝術家雙方互訪交流,不斷推陳出新,將傳統燈會與現代科技、音樂、3D燈光秀互為融合,傳統迸發出強勁的時代魅力。

  中國舞,“希望還能來”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係黨總支書記 宋海芳

  1月17日至2月7日,北京舞蹈學院赴中東歐5個國家、9個城市演出的劇目是中國古典舞作品《粉·墨》,本劇始創于2009年,藝術家借用“蹺”“袖”“劍”“扇”“傘”“裙”等多種中國傳統元素,以中國書法、繪畫、詩歌、戲曲、武術為創作依據和來源,運用肢體語言解讀中國人獨特的文化思想和審美追求,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精緻畫卷。

  中東歐劇場普遍不大,場場觀眾爆滿。外國觀眾可能看不懂卦陣、陰陽太極,不了解鍾馗,沒讀過獨釣寒江雪,沒看過中國繪畫、書法、戲劇、武術,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來發現和欣賞。在馬其頓,一位觀眾從韋萊斯追到斯科普裏,連續觀看兩場演出。斯科普裏演出結束,總統上臺向演員祝賀,當地官員表示,希望明年《粉·墨》還能來。

  此次巡演,平均兩天換一個城市、演出一場,舟車勞頓非常辛苦。但是,師生們堅持以敬業的態度進行每一次的協調劇場、檢查道具、布景、合光、聯排、演出,克服時差、飲食差異等困難,從而確保了每場演出都能完美呈現。

  要想獲得世界觀眾的認可,需要作品足夠優秀,而優秀的作品離不開辛勤的付出。《粉·墨》經過7年沉澱,2016年復排。近3年時間裏,2014級同學們沒有休過完整的寒暑假,辛勤的汗水和潛心的修煉,鑄就了這個“粉墨班”。而艱辛的復排過程,對演員們而言,無疑是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的過程。所以當我們帶著傳遞中國文化的使命走出國門,也就自然獲得了世界觀眾的認可。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2日 1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