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名家蘇稚從藝路:借靠旗練功 摸黑跑圓場
“對於京劇藝術來説,我最想傳承下去的,是前輩名家們的藝術精髓,以及高尚品德和一絲不茍的精神。”近日,京劇名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蘇稚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郵件專訪時如是説。她認為,京劇教學要注重戲與技的結合,使傳承落到實處。
蘇稚生在北京,194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學戲。當年教她的老師,幾乎個個都是名家:方連元、范富喜、邱福棠、程玉菁……回憶早年學戲的經歷,蘇稚感受頗深,她説:“老師們不光戲唱得好,而且敬業、認真、品德高尚。”
“方連元先生是著名的京劇武旦。我1949年考入戲曲學校,剛入校開蒙階段,師承方連元先生學習《扈家莊》。這齣戲的難度很大,學戲的時候,方連元先生一句一句的教、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示範。學這個戲,為我今後的表演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蘇稚印象中,方連元先生給學生上課並不是“長篇大套”,而是在教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具體條件邊示範邊講要領。比如,《扈家莊》這齣戲裏,扈三娘的“雲手”是一個亮點。蘇稚説:“扈三娘英勇善戰,方先生説,她的雲手可以摻點小生的勁頭。小生的心勁比旦角的勁頭稍大,女將會顯得更加威武”。
“老師強調,包括大雲手、小雲手等在內的每個雲手,都應當由內心支配,雲手是為人物服務的,美和順是基本要求。”蘇稚把方連元先生的要求用28個字記在本子上:膀臂手肘全放鬆,雲手揉球隨心靈,身體用到八分勁,亮相神態似英雄。“方先生的勁頭很難學,有時簡直就是學不上來”。
為了學好武旦的基本功、唱好戲,蘇稚著實下了很多功夫。早先,她曾跟隨方連元先生學《打店》,地點在趙登禹路男生宿捨得院子裏。長方形的院子挺寬敞,但地面破舊、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絆個跟頭,老師規定,凡是“翻”的技巧一概不讓在這塊地上走出來。
“老師特別認真,就在這兒走了一個‘搶背’,我想去扶,但他不讓。”蘇稚既震驚于老師優美的舞姿,又學戲心切,也學著老師“躥”了一個“搶背”。她回憶,“當時方先生就把我揪起來,心疼地説:你可不能在磚土地上走,戳傷了膀子可不得了”。
除此之外,上學的時候,蘇稚最熟悉的地方之一,是學校的204教室,她幾乎天天在那兒練功背戲。學《戰金山》的時候,程玉菁先生要求上課前得先把“靠”扎上,但當時教具室並沒有“靠”。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大眾劇場後臺,就摸著靠旗看。”蘇稚大著膽子,想跟人家借一副舊的靠旗,沒成想負責靠的老師真的同意了,“我連夜用一條練功褲把舊靠用針線補得整整齊齊,先拿這個靠練功”。
蘇稚説:“這身靠成了我的命根子,我把靠藏在五樓的小耳房,每天早上摸著黑扎靠,跑‘圓場’、練習‘蹲翻身’、‘耍下場’等,‘靠功’突飛猛進,程玉箐老師非常高興,開始教我‘粉蝶兒’,我也學得很快”。
1958年,蘇稚畢業後,被分配在當時的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擔任主要演員。此後又回校任教,開始了長達三十餘年的教學工作。2017年,已退休多年的蘇稚接到了“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這一項目的邀請,經過慎重考慮,她選擇了《扈家莊》、《戰金山》作為傳戲劇目。
“《戰金山》是京劇刀馬旦行當的經典劇目,像《扈家莊》,其唱、念、做、打、舞一應俱全,也是旦角武戲裏的經典戲。”整個傳藝過程,中國戲曲學院教師李亞莉、傳藝對象張琦的刻苦認真給蘇稚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説,“在授課中,我們注重唱、念、做、打、舞,以及表演與音樂的配合,也非常感謝李亞莉和同學們在授課過程中一絲不茍的精神和辛苦的排練”。
由此,蘇稚認為:“京劇教學,傳承重要的是傳承前輩名家們的藝術精髓,以及高尚品德和一絲不茍的精神。在教學中,也只有講究戲與技的結合,最終才能使傳承落到實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