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書法藝術 需要文化底蘊

2018年02月02日 14:03:00來源:新聞晨報

  “現在幾乎所有業態裏的人看到藝術家都很尊重,可是作為藝術家,千萬不要以為人家尊重的是你這個人,其實尊重的是藝術家身上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底蘊。”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院長、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主任孔達達日前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辦了“傳承——孔達達榜書作品展”,他在隨後舉辦的講座上,從傳承角度,縱論古今書法文化。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千百年來不但名家輩出,而且幾乎每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會寫書法。但這也造成了新的困惑:古人都寫得那麼好了,我們還能超越嗎?

  孔達達也承認,今人書法,在技法層面,跟古人無法比拼,因為古人從6歲就開始執筆,一直寫到死,而今天,我們一天能寫兩個小時就很了不起了。但是,我們今天的資訊量是古人無法比擬的,想法創意也多,書法的表現形式多樣了,可以寫在宣紙上、墻上、金屬板上等等。不過,當今書法的問題之一是賣弄技巧,很多作品但沒有內涵。孔達達回憶自己當年學畫時,也認真地臨摹過《千里江山圖》,剛畫完,看看不錯,第二天就想撕掉,因為實在是沒有內涵。

  當今書法數量龐大,但是古今作品擺在一起比較,古人的作品就顯出強大的氣場,“我們自愧不如的地方就在於文化底蘊。”孔達達説。因此,孔達達經常勸學書法的朋友多看書,否則你可能就是一個字匠——每個字、每一筆看上去都很不錯,但就是沒味道。書法比拼的是文化內涵。那些古代文人平時寫字消遣,體現個人修養,王羲之《蘭亭序》就是在喝酒消遣之餘寫出來的。

  那麼當今的書法該如何思考傳承問題呢?孔達達給出的建議是,需要文化底蘊支撐。藝術家如今被廣為尊重,其實藝術家不過是個載體,你承載的是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人們尊重的是這個。孔達達自己寫榜書,每一個字都大逾方尺,他説,我驕傲,我能寫這麼大的字,但這是老祖宗的東西,不是我的,所以我們才需要更加謙虛謹慎,只有傳承好了,才能談發展。這也是孔達達把自己的榜書作品展定名為“傳承”的本意。

  很多人“看不懂”當今的一些書法作品,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實驗性質的書法作品。對此,孔達達認為,很多人不習慣當今的“醜書”,它們當中,有的是專業院校的藝術實驗,是有根基的。而社會上也有一些是江湖藝術,比如一個“龍”字的尾巴可以拖5米長,還有的“書法家”一幅字幾百個平方米,甚至用拖把寫字,等等,“這些不叫書法藝術,這是作秀、嘩眾取寵。即便是實驗性質的當代書法,也需要經過時間的論證。”

  孔達達表示,書法集中了中國文化精髓,“我們習字,就是要從藝術的小道,去展示、傳承文化的大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