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亮名片 提成色 激活力——上海著力打響“文化品牌”

2018年01月02日 14:18: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 題:亮名片 提成色 激活力--上海著力打響“文化品牌”

  新華社記者 許曉青、吳霞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近日獲國務院批復,到2035年,上海將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邁向“人文之城”,對標國際一流,上海最新提出要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激發城市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具體舉措上,祭出“上海文創50條”,推動上海文化領域繁榮發展再上新臺階。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曾被譽為文化大碼頭的上海,5年多來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在全國試點文藝院團“一團一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等一批院團品牌、創作品牌、人才品牌呈現奮楫者先的蓬勃發展狀態。

  近日,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學習討論會,提出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京劇”和“上海電影”一直是上海文化的兩大金字招牌。作為中國電影誕生地,在文化發展上,既不忘本來,也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近年來上海京劇院、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廣播電視臺等馬不停蹄,相繼拍攝完成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曹操與楊修》等,在國內外屢獲殊榮。最新建組的《貞觀盛事》項目,已是梨園名家尚長榮與導演滕俊傑第三次合作拍攝3D京劇電影。

  打響“上海京劇電影”這一深耕厚植的海派文化品牌,不僅依靠名家名導,更得益於創新思維和方法。

  “100多年前,國粹京劇融入現代電影;如今進入新時代,3D技術等為京劇藝術再添華彩。”上影集團董事長、總裁任仲倫説。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認為,繁榮發展京劇電影,既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引領和踐行中國先進文化。“運用時尚元素和高科技增強傳統文化吸引力,這體現了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為城市文創活力固本培元

  上海于近日出臺《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上海文創50條”),這是繼上海實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後,對文化領域制度供給的再強化、再升級。

  上海提出要處理好政府推動和市場驅動的關係。“支援文創産業發展,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同時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市場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範圍讓出來,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上海市有關負責人説。

  “上海文創50條”以較大篇幅聚焦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引導資源要素向文化創意産業集聚。業內點評“幹貨滿滿、解渴管用”。

  據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介紹,“上海文創50條”提出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産、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

  在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文創的同時,政府決策更加有的放矢。上海確定拿出城市發展中最優質的空間,為百姓打造最佳的文化精神家園。未來,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等地標性重大文化設施將向公眾開放。

  “有效引導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集聚,減輕文化創意企業負擔,進一步保障市場主體的創意創新活力。”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雲虎解讀“上海文創50條”的含金量。

  跨界融合:“文化+科技”增強軟實力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介紹,依託自貿區、科創中心等的先行先試,加上“上海文創50條”保駕護航,將推動上海文創産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2013年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初,“001號”合資企業營業執照頒給了美國微軟與中國百視通合資成立的文化科技企業。得益於自貿區先行先試,上市公司東方明珠新媒體旗下的百視通品牌近年來在全球打響,成為網路電視(IPTV)領軍企業。

  隨著自貿區深化改革開放“溢出效應”突顯,上海浦東從早期的文化資源稀缺地,迅速崛起為“文化+科技”的戰略高地、創新策源地。僅以張江文創産業園區為例,當地已集聚了閱文、滬江、盛大、喜馬拉雅等一批品牌企業,同時張江正在建設科學城。

  未來上海將更加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朱咏雷分析,上海盤活家底、發揮優勢,將文化與科技、金融、貿易、高端製造業融合,未來更加潛力無窮。

  如今,“文化+科技”的融合效應已輝映浦江兩岸。“西岸濱江”品牌已獲法國蓬皮杜等國際一流藝術機構認可並達成合作,中外文創企業近悅遠來。上海徐匯區利用科技創新和人工智慧優勢,未來還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西岸智慧谷”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