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泉州南音世家:百餘年的堅守傳承

2017年11月28日 08:4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泉州11月27日電 (林玲 施遠圻)“古曲千年唱未休,管弦韻美出泉州……”在2017年10月底舉行的福建省第二屆曲藝“丹桂獎”決賽現場,泉州鯉城區泉州南音研究社的21名演員登臺演奏一曲《古韻薪傳》,講述了泉州南音人世代傳承的故事。該作品由福建省南音非遺傳承人、鯉城區泉州南音研究社社長鄭芳卉編排,不僅奏出南音之美,更是鄭芳卉家族傳承南音的真實寫照。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發源於福建泉州,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2006年5月20日,南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鄭芳卉家族之所以被稱為南音世家,是因為從她的外曾祖父到她90後的女兒,都是南音的傳承發揚者,至今已有100多年。

  南音世家氛圍濃,小型樂會開不停

  鄭芳卉今年47歲,出生於泉州鯉城區一個南音世家,是家族南音第四代傳承人。她的外公吳序輝是圈內有名的南音藝人;父親鄭澤勝供職于泉州高甲劇團,在南音上亦頗有造詣;母親吳淑珍的南琶技藝更是一絕,學生遍佈海內外,至今仍在教學。

  在家庭影響下,鄭芳卉從小就顯露出在南音方面的天賦,吹拉彈唱無一不精。

  “我三歲開始學藝,五歲就可以登臺演唱。”鄭芳卉回憶説,童年時,自己家中總是上演“小型南音會”,因為南音老藝人到她家相聚時,大家都會現場獻唱,交流切磋。而不怯場的小芳卉也會在老藝人面前唱上一段,聲音甜美的她深受老藝人的喜愛,經過他們的點撥,鄭芳卉技藝愈發純熟。

  如今,鄭芳卉的外公與父親雖已去世,但在她的家中,依舊時常會開“小型南音會”。母親彈琵琶,弟弟彈二弦,自己吹洞簫,那個獻唱的位置則由侄女和女兒頂替。南音一曲悠揚婉轉,偶有人經過她家門口,亦會靜靜聆聽那溫婉和諧的曲藝。

  曲好還需人來學,南音世家廣收徒

  “聲音要打開,不要用鼻音。”除了南音藝人,鄭芳卉還有一個身份——泉州第七中學的音樂教師,講臺上的她循循善誘,孜孜不倦,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南音早已融入鄭芳卉家族的血液中,傳承也成為了他們自覺背負的一個使命。“我的外公是以站館為生的。”鄭芳卉介紹道,站館指的是南音藝人應邀去社區、村莊設館教學,每個館一呆就是四個月。

  鄭芳卉的母親吳淑珍則將南音帶到了更遠的地方。1990年,應印尼華僑之邀,吳淑珍前往印尼雅加達開館授課,這一授課便是十年之久。音樂無國界,在吳淑珍的感染下,不少印尼人也愛上了南音,吳淑珍還“發明”了閩南語“拼音”,方便與他們進行交流。而後,吳淑珍又在臺灣、金門等地區進行授課,高超的南琶技藝使她享譽海內外。

  而今,鄭芳卉接過母親的衣缽,將傳統南音搬入中學課堂,讓更多學生認識南音、了解南音,由她負責撰寫的《在中學實施南音多聲部合唱教學的研究》還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保護“府城音”,搶救音樂“活化石”

  除了傳承技藝,鄭芳卉更想為南音多做一些貢獻。2017年泉州市兩會期間,鄭芳卉作為泉州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在鯉城建立南音博物館的議案。

  “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鄭芳卉説,因為鯉城是南音的發祥地,在南音的傳習過程中,一向以泉州府城(今泉州鯉城區)的方音為基準。但近幾年,“府城音”受到周邊城市口音的衝擊,所以她希望能建立一個南音博物館,用以存放老的南音樂器、南音曲譜,以及南音影音資料,通過這個博物館可以讓泉州人記住南音的魅力,讓外來遊客了解南音。

  同時,鄭芳卉還在2017年的市兩會期間針對“南音進課堂”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她建議,實施中小學音樂教師學習傳統南音的培訓計劃,組建南音師資隊伍,而後逐漸向其他縣(市、區)推廣,爭取用兩到三年時間,在泉州建成一支穩定的中小學南音師資隊伍。

  慼慼琵琶語,幽幽洞簫言,一曲南音悠揚婉轉;循循善誘聲,諄諄教誨情,南音世家執教百年。空閒時分,祖孫三代一首《南音情》,道不完南音世家的百年堅守,唱不盡南音藝人的傳承之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