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北任縣宮燈:穿越千年再現燈火闌珊

2017年10月31日 14:0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邢臺10月30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 孫瑞超)“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宮燈在古詩詞下魅力十足,來到河北任縣達二村見到趙朝軍時,他正在製作宮燈。

  “製作宮燈用料要講究,框架多用竹子、紅木、檀木、花梨木等進行捆紮。外繃彩繪紗絹,下垂流蘇,口飾金邊。既有照明的實用價值,又有裝飾欣賞價值。目前製作的宮燈,除用木頭外,主要採用鋼絲製作。”邢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宮燈製作技藝的傳承人趙朝軍説。

  宮燈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後,為了慶賀這一功業,在宮廷裏張燈結綵、大擺宴席。一盞盞紅燈籠光耀夜空,各呈艷姿,“宮燈”之名,由此而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用燈籠來裝扮節日、烘托喜慶氛圍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趙朝軍就和村裏的幾個人共同研發製作竹條結構的絲質宮燈。他們第一批製作的宮燈在太原市場非常暢銷,於是就堅定了宮燈製作的信心,開始逐步擴大生産規模。2011年12月,宮燈製作技藝被列入任縣第一批縣級非遺名錄,2013年6月,宮燈製作技藝被列入邢臺市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燈籠製作工坊也由最初的1家發展到現在的100余家,從事人員達到1000多人。

  “最難的是所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趙朝軍説,宮燈用木頭製作,選料之後,就要把木頭製作成“交稱”,也就是宮燈的一個基本小支架。然後,按照設計模型,在上面拓樣並照樣鋸木,用專用工具雕刻龍頭、鳳頭、花紋,才能製作出“交稱”成品。接著,根據所做宮燈的種類需要,將交稱和燈面拼接起來,並打蠟上漆,用圓形“舌頭”連接每扇燈面,到此,一個完整的立體宮燈雛形框架就算完成了。

  “這僅僅是整套工序的起始,後面進行的繪畫、編結,每一項都包含著工夫和智慧。”每一盞宮燈,都飽含著趙朝軍的心血和熱情,看著他擺弄巨大燈籠的認真勁兒,那份從心底透出的精益求精和喜愛讓人動容。

  “我們成立了宮燈製作行業協會,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學習,使宮燈更具生命力。我們還研發了木製倣羊皮藝術宮燈。這種宮燈採用木製純手工雕刻,並配以工筆繪畫和書法作品,古香古色,與其他地區生産的木質宮燈相比更具藝術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宮燈藝人王朝陽説。

  “老藝人常告誡徒弟,沒有好手藝就沒飯吃,好手藝是維持生活需求的資本。現在我們掌握技藝,是為把這種古老的文化傳承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參與宮燈製作,共同傳承宮燈製作工藝。”趙朝軍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