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劇院“大腕”廈門探討打造兩岸藝術生態圈

2017年10月23日 14:5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10月22日電 (陳悅 羅荔丹)來自海峽兩岸眾多劇院、藝術團體負責人士21日在廈門舉行“兩岸劇院管理及運營交流對話”,共用劇院管理運營和創作上的經驗,探討兩岸劇院行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大陸的發展非常快,可能這十年間,就有上百所新的場地出來”,在臺灣享有極高知名度的臺灣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坦言,相比之下,兩廳院1987年建成後,30年來一直沒有新的場館再建。

  在李惠美看來,大陸對文藝演出和表演場地的需求,是“一個雨後春筍的市場” ,因此,她期待今後和大陸特別是福建地區的劇院、院團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她説,兩岸語言相通,文化背景相同,臺灣劇院希望能夠邀請大陸好的節目到臺灣去,跟臺灣的公眾分享;而對於臺灣的優秀節目而言,即使在臺灣演遍了,“頂多十來場”,“那個磨練是不夠的”,需要來大陸“接受另外一個挑戰。”

  臺灣音樂時代劇場藝術總監、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則看好兩岸在人才培養上的合作。他分享了臺灣廣藝基金會和大陸近年來開展的各種藝術培訓和管理課程,表示在“一帶一路”大的時代背景下,兩岸藝術從業者應聯合起來培養更多人才,打造更多平臺,加強統合與溝通,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他説,閩南大戲院和臺灣音樂時代劇場聯合製作的首部兩岸合製原創音樂劇《微·信》就是很好的嘗試。

  “福建南音”是中華戲曲文化優秀代表,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廈門市南樂團團長楊雪莉就“福建南音”的發展與臺灣嘉賓進行了探討。她坦言,南音負有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責任,在政府的支援下,演出目前以公益惠民為主,市場化運營還有待加強。

  李惠美女士則為南音“出招”,建議其可以嘗試“走出去”的發展路線,並在嘗試堅守藝術核心審美和內涵的基礎上,挖掘老藝術的新功能。她舉例説,一些臺灣的南音大師就將南音與古琴、茶道等中國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將其打造為一種生活方式。

  今次交流對話是正在廈門舉行的兩岸藝術節“重頭戲”之一,還吸引了廈門滄江劇院總經理、閩南大戲院常務副總經理羅艷,閩南大戲院副總經理劉汝濤、莆田莆仙大劇院副總經理黃聰、龍岩市漢劇傳習中心主任劉佳柳、廈門歌舞劇院副院長賈朝暉、廈門市南樂團團長楊雪莉、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林德和、廈門滄江劇院副總經理李媛等與會。(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