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鏈+服務鏈吸引“臺青”創新創業
昆山花橋:“青年城市”唱響“兩岸一家親”
3月25日下午,南京市東郊國賓館紫峰廳,第二屆江蘇省紫峰獎頒獎儀式正在舉行。趙宜泰、程彧倞兩位臺灣青年滿懷激動,等待領獎。這兩位臺灣青年在昆山花橋創辦的昆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以優異的成長業績,榮獲“第二屆江蘇省紫峰獎青年創業企業獎”。
紫峰獎是我省授予臺企的最高獎項,當天全省有30家臺資企業獲獎,其中有4家臺資企業來自昆山。與其他三家獲獎企業緯創資通、統一商貿、福立旺精密機電相比,瑪冀電子這個創立僅7年的企業顯得十分年輕。瑪冀電子主要從事一體成型功率電感的設計、生産與銷售,其産品廣泛用於帶晶片的各類智慧裝置如手機、智慧電視、遊戲機、無人機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趙宜泰、程彧倞兩位臺灣青年,一個有技術背景,一個學習管理,兩人個性相投,優勢互補,2012年兩人決定聯手幹一番事業。經過一番考察,他們看中了花橋的地域優勢,決定把夢想的種子播撒到這片熱土。
成立之初,公司作為“臺青”創業的典型和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得到了花橋當地政府的關注和重視。花橋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多次到府走訪,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區臺服辦等職能部門更是定期送政策、送關懷到府,幫助答疑解惑,政企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和友誼。
從一間租賃廠房起步,瑪冀電子踏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高速路。在兩位創始人的共同努力和各界的關懷幫助下,企業在花橋“開花結果”,創業第一年就實現營收1400多萬,去年營業額已近億元,達到9877萬元。公司擁有27項新型的製程設計與産品專利,去年公司研發投入達749萬元。
自1990年10月首家臺資企業落戶昆山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昆山一舉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隨著新一代臺灣青年的成長,“臺青”“臺二代”逐漸成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主力軍。
不過,當前困擾臺商的問題是,“二代”們更喜歡新興産業,對老一輩們創下的基業興趣甚少,甚至不肯接班。如何創新優勢,增強集聚力,吸引新一代臺灣青年繼續創業發展,保持昆臺兩岸交流融合的繁榮局面?在這方面,昆山花橋通過産業創新,創業扶持,真誠服務等一系列做法,吸引“臺青”“臺二代”創業、守業。
花橋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盛夢龍表示,創新産業,打造各類創業平臺,是吸引青年人的不二法寶。“臺青”“臺二代”普遍從小生活優渥,具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和廣闊的國際視野,能吸引他們來到花橋生根,只有事業和發展。除了打造適合青年人生活的環境、創新環境,花橋還著力發展新興産業,創新發展的平臺,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質效,以此吸引更多的精英紮根花橋。
金山紡織是花橋上世紀九十年代引進的第一批臺資企業,專門為世界名牌服裝代工。近幾年,企業的生産功能逐步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曾留學美國的“臺二代”徐正馨接過家族企業的重任後,也是長期駐紮東南亞,有一次到花橋時看到廠房空置,便找到一家香港公司合作,希望把閒置的土地和廠房利用起來。2013年總公司啟動策劃,並委託諮詢代理公司代辦。由於不了解昆山土地、財稅方面的政策法規,公司花了大筆的諮詢費,事情卻辦不下去了。
花橋開發區管委會領導了解到情況後,主動與企業臺灣總部溝通,結合區內主導産業和發展方向,開出了“一劑”具有可行性的“藥方”,那就是轉型設立科技園區,並幫助協調解決土地合併、規劃報建、工商變更等棘手問題。這不僅幫助金山紡織解決了閒置資産利用,更為企業找到了轉型升級的方向。徐正馨因此把家族事業的重心重新轉回花橋,成為昆山“臺二代”順利接班的典型。
徐正馨不是個例。看中花橋良好的産業環境和發展機遇而來守業接班的“臺二代”,還有一大批。
大宏機電(昆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亮傑原本在美國學習生活,受命來花橋管理家族企業,感覺從城市到了“鄉下”,非常不習慣,很長一段時間難以融入當地生活。後來,公司遇到資金壓力,區臺服辦聽説後,主動到府服務,介紹大陸金融新政,並牽線搭橋請金融機構幫助量身定做借貸方案,以最低成本解決了貸款問題。
在真誠服務和真情友誼的感召下,黃亮傑從深居簡出到融入花橋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大家熟識的“小黃總”。看到黃亮傑在花橋工作生活如魚得水,企業經營的蒸蒸日上,隔壁和椿科技的董事長也放心把兒子張以昇派駐到花橋接班,就這樣,兩個臺北發小又在花橋續寫友誼,成了兩個“新花橋人”。去年,兩人還雙雙加入花橋臺協,分別出任常務理事和常務監事,在做好企業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活動,服務花橋會員企業。
從籍籍無名的江南小鎮變身現代服務業高地,花橋只用了短短數年時間。花橋是嶄新的,更是年輕的,這座以青年為主體的上海衛星城,50%的人口在35歲以下。去年5月20日,花橋啟動青年城市建設,在城市環境、文化娛樂、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青年城市”。
與此同時,結合兩岸青年創業需求,近年來花橋打造了國際創新港、跨貿小鎮、遊戲新天地等一批功能層級明晰、特色鮮明的創業載體群平臺。其中,國際創新港已引進百度創新中心、谷歌體驗中心、中韓智慧創新中心、跨國聯合創新空間、西交大創新中心、中科科創育成中心等一批專業孵化器和眾創平臺,産業鏈和服務鏈日益完善。
“我們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援臺灣青年創業發展,鼓勵廣大臺灣青年紮根花橋,在這裡穩健經營、創新發展,以兩岸青年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一家親。”盛夢龍説。
本報通訊員 龔建華
本報記者 潘朝暉
[責任編輯:陳從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