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流彩 兩岸情深
慧聚廣場燈光音樂秀每天吸引2萬人次觀賞
9月24日,中秋佳節。當晚夜色漸深,開發區慧聚廣場燈光璀璨,前去賞燈的人們早已來到現場,或三五成群觀賞花燈,或與花燈合影留念,或品嘗兩岸特色小吃,徜徉在喜慶歡樂的氛圍中。慧聚廣場燈光音樂秀自9月19日正式亮燈以來,平均每天晚上吸引2萬人次賞燈。
走進慧聚廣場,仿佛融入花燈的海洋,濃厚的節日氛圍撲面而來。平日裏莊嚴肅穆的慧聚寺,在綵燈與音樂、美食與文化、水幕電影與精彩演出的映襯下,展現了融合兩岸特色元素的柔美與溫暖。一盞盞造型各異的花燈把慧聚廣場映照得美輪美奐。“與去年相比,今年的花燈造型更加多樣,花燈的設置與慧聚寺景點交相融合,更有體驗感。”當晚,家住世茂小區的楊玲已是此次燈會期間第二次去賞燈。
跟隨著楊玲的賞燈足跡,記者感受到閃爍的燈光熠熠生輝,真是花燈映人影、盞盞好時光。矗立在廣場中央高達15米的是媽祖主燈,伴隨著音樂精彩呈現,她的高度和威儀最為引人注目。在媽祖主燈周邊,還有祈龜平安風雨順、一帆風順、時尚樂動三太子、同根同源一家親、寶島水果、財源廣進、雅韻昆山、昆蟲之家、七彩花鹿、戲曲昆山、青蛙王子、星座物語等10多個燈組,融合了兩岸元素,彰顯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此外,還有燈謎長廊、七彩圓盤、時空隧道等也都由花燈構建而成,將慧聚寺內部多個景點串聯起來。賞燈的人們在花燈中穿梭,盡情享受著這美好時刻。
媽祖主燈的背後是水幕電影,每當水霧噴出,音樂響起,就有金色巨龍騰空而起,或一飛沖天,或上下翻滾,或潛入水底,每擺出一個動作都引起人們高呼。隨後,伴隨著《梁祝》《貴妃醉酒》《臉譜》等樂曲,水霧上一會兒出現兩隻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會兒又出現一張張巨型京劇臉譜,還有動感十足的現代舞蹈,精彩絕倫的折扇等。水幕電影雖然只有15分鐘的表演,但卻成為人們每晚最期待的一景。
欣賞花燈與品嘗美食是分不開的。在現場,來自臺北縣深坑附近的“梁婆婆臭豆腐”令人大快朵頤;士林大烤腸、黃金蝦球、章魚小丸子令小朋友們流連忘返;非物質文化遺産糖畫、吹糖人,以麥芽糖為“墨”,以竹籤或小湯勺為“筆”,在傳承人的指間變成小鳥、小兔、公雞等可愛的造型。此外,還有一口蟹、米肉壽司、旋風薯塔、蒙古烤肉、長沙臭豆腐、手工牛軋糖……各地特色小吃應有盡有。
在美食攤位之間,記者看到“崑曲十二伶”攤位吸引了眾多遊客,顯得獨具特色。“歡迎體驗崑曲之美,感受崑曲文化。”一位穿著戲服的女孩站在攤位前跟遊客打著招呼,仿佛從崑曲摺子戲中走來,含情脈脈。“崑曲十二伶”攤位旁邊,是“網紅崑曲”攤位,印有崑曲人物圖案的荷包、扇子、擺件等令人愛不釋手。“看了花燈,吃了美食,還體驗了崑曲文化,欣賞了兩岸文藝演出,這個中秋過得很有意義。”來自上海的遊客杜浩然受朋友之邀特意前來賞燈,當天晚上他和朋友在巴城吃過陽澄湖大閘蟹後前去慧聚廣場,正趕上水幕電影上演。
中秋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傳統佳節。為營造出濃厚的喜慶氛圍,慧聚廣場燈光音樂秀自點亮以來,便拉開了昆臺“手牽手”喜迎中秋佳節的序幕。每天晚上,慧聚廣場都舉辦一場“天天演”文藝演出,由臺協各分會會員、昆山開發區文體站策劃組織精彩的節目,惠及市民和臺商臺胞,為昆山臺商“精神家園”建設增添豐富內涵。
[責任編輯:陳從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