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實習臺灣大學生:“尋根”之旅不是異鄉是故鄉

2018年08月02日 14:56:00來源:昆山市臺辦

  江蘇省臺辦政府網站8月2日訊 7月27日至29日,在昆山實習的臺灣大學生們前往南京展開了三天的歷史人文之行,加深對兩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的認識,感受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與友誼。 

  南京的第一站即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觸目驚心的大屠殺史料和事件發生當時的遺址。而館外的和平女神像,則勉勵後代子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將歷史的傷痛轉化為守護和平的動力。 

  1214張攝影作品86段短視頻102篇美文……緊接而來的“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和主題徵文大賽活動中,200多名臺灣學子用獨特的視角發掘著江蘇之美。 

  榮獲美文一等獎的潘嘉玲,以“發現鹿城之美”為題,抒發了自己在昆山生活的收穫。她説,昆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雖然身處異鄉,卻未曾感到孤獨,因為身邊人的友好早已融化了內心的陌生感。短短一個月的接觸,昆山已經像個老朋友一樣了,她用“兩岸一家親”作為總結表達了對兩岸的美好祝願。 

  獲得視頻三等獎的蘇開元説:“從認識昆山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去展現昆山。在一次乘車過程中,突然想到以街道及生活中常見的景象來為呈現眼中的昆山,帶著熱愛,用最普通的方式體現昆山的別致,用最真實的視角去展現昆山的美好。 

  在“共用機遇 樂業未來”臺青江蘇發展論壇上,在昆實習生和在南京、泰州的實習生們齊聚交流實習收穫,學長學姐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給予學弟妹日後來大陸就業、創業的信心。 

  蘇州玖竹科技聯合創始人林芝羽從2016年到昆山實習後便與昆山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她已成為昆山兩岸青創園的一份子。她以前輩的身份講述了她是如何“走出小確幸,發現心昆山”,她坦言:昆山已經成為第二故鄉。 

  連續兩年在昆實習的徐愷蔚分享了自己從2003年來到昆山後的心路歷程,“我曾短暫離開江蘇,之後再重回昆山時,意外地發現這裡的發展是如此快速。離開前,家門口的花園路還在修建,回到家後卻發現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昆山的市中心!“徐愷蔚形容那是”昆山速度“,看見昆山的進步,即使身為異鄉人,卻也為自己能生活於此感到驕傲。 

  南京之行,是一次交流學習,更是一次尋根之旅。從中山陵到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在烈日炎炎中,學生們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巨變,一顆顆心也隨之滾燙起來。一磚一瓦皆歷史,一草一木皆故事。不同的城市,一脈相承的文化和血液,匯聚成一團焰火,燃燒了2018年的夏季。 

[責任編輯:陳從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