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于大鵬做主題為“物聯網+網際網路+社區官價管家服務”的演講。(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0月30日北京訊 (記者 高旭)2016年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今天(30日)上午在北京開幕。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于大鵬在會上做了主題為“物聯網+網際網路+社區官價管家服務”的演講。于大鵬從智慧社區定義、發展現狀、前景未來、技術手段等多角度深入淺出的講解了網際網路技術在社區服務中各種場景的應用。他表示,智慧社區如今在大陸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也歡迎海峽兩岸的朋友共同參與到智慧社區建設當中。
于大鵬首先對智慧社區定義進行了説明。他説,可能我們90%以上的人都立馬想到城市裏的高大建築,想像到城市當中的小區。其實,在2000年中辦、國辦兩辦對社區有明確的定義,這個社區包括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而我們在做社區服務當中往往忽略了廣大的農村、廣大的農民,這是我們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如果結合當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首先應該把社區分為實體社區和虛擬社區,實體社區又分為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我們做社區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廣大的農村、廣大的農民,他們需要我們的服務,需要我們的技術。
于大鵬説,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社區的安全,也是百姓最擔心的,我們所説的健康生活,如果心懷恐懼,這個生活肯定健康不了。食品安全,也是大家所關注的。亞健康、養老、出租屋管理,還有在我們大陸地區的流動人口管理,這也是原居住民和政府比較關注的問題。
于大鵬説,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從這些百姓剛性需求入手解決這些問題,社區的剛性需是什麼呢?就是生、病、老、死,四件大事。
于大鵬表示,智慧社區要做的是全生命週期服務,是對結果負責的社區管家服務。其中有三個要點:第一個全生命週期,生老病死,第二個對結果負責,第三個社區管家服務。也就是説,光依靠資訊化手段是不行的,要有人,資訊化是幹什麼的,叫倍增器,是把人的能量放大。管家以前一家雇一個,我們現在可能一百家雇一個。用技術手段,用賠償機制,再加上管家服務,達成一個想要的結果,這是體制設計。機制設計是什麼呢?我們有公益組織和企業互為運作,社區服務協會和運營服務公司,管家運營服務公司,管家運營服務公司做什麼?做技術基層和服務資源基層。購買方是誰?服務於誰?服務於居民和政府。人力資源來自於哪?來自於40、50再就業人群。
于大鵬説,我們這個課題準備的技術手段,包括用於家庭服務的,用於社區安全的,用於放心飲食的但是我們做整合方案研究,我們是個開放平臺,這個開放平臺永遠向各位開放,共同去做好社區服務。用於管家的,這就叫電子管家機器人,可以做人機交互。
對於社區安全至關重要的門禁環節,智慧社區設計了可視對講系統。于大鵬表示,門禁可視對講系統很多,但是我們為了投資建設社區,我們只做了一個門口機,所有家庭分機,我們用所有的終端,你能見到的,智慧手機、非智慧手機、電話機、機頂盒,包括剛才看到的機器都可以作為分機,我們避免進戶干擾居民,也減少投資成本。寬光譜錄影機,保證能夠看到圖像,各種氣候的圖像,晚間的、有霧的,還有有煙的天。
于大鵬説,在智慧社區還有用於給老人做的緊急求助按鈕,或者拉繩的。我們要保證社區值班管家五分鐘能夠到府。另外,社區中的無創檢測的設備有125項指標,對這些指標採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建立個性化、精確的、全生命週期的檔案。如果説採用我們國家航太醫學的分析技術,甚至能夠做健康預報,未來多少天以後可能會發什麼病,作出預報,加以干預以後,你再測量,會看到它的時間會延長,發病時間可能會延長,這個模型做得非常好。
于大鵬説,我們在朝陽門地區做的時候,居民的認可度達到86%,與這些組織簽約,再與政府簽約,政府購買服務部分,社會資本依據這些簽約做基礎設施投入,開展管家運營服務,管家公司做技術保障。
于大鵬最後表示,智慧社區如今在大陸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歡迎海峽兩岸的朋友共同參與到智慧社區建設當中。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