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10:49 來源:新華網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30歲的李坤祈畢業于臺南師範學院,他騎了3天摩托車,從臺南慕名來到司馬庫斯。28歲的蔡玉安曾經只是司馬庫斯的一名遊客,卻愛上這個部落和這裡的學校,經過考試如願成為這裡的老師。
泰雅人部落司馬庫斯位於臺灣新竹尖石鄉1500米高山上,這個深山裏的原始部落,在迎接現代文明洗禮的同時,用虔誠傳承古老泰雅文化。
“我從新竹市區來到高原上,喜歡這裡的安靜和淳樸,族人不把我們當外人看。”蔡玉安説,吸引她留下的,不僅是這裡的自然風貌,還有這裡的文化。
司馬庫斯吸引人們不辭勞苦走進深山。當人們紛紛前往阿里山和陽明山賞櫻時,司馬庫斯漫山遍野正靜靜地盛放著美麗的山櫻、霧社櫻、吉野櫻與八重櫻,粉紅與白色交疊,加上白色的海芋、金黃的油菜花,絢麗的色調將綠色山林渲染成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彩畫。神木群中,多元的生態吸引著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黃腹琉璃、五色鳥等各色精靈,令人恍如步入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然而,童話般夢幻的小學校園、寬闊的體育和遊戲空間又會提醒人們,這裡與山下的現代社會並非完全隔絕。
這裡的小學適齡孩童只有10人,但部落依然為孩子們建造了最好的學校。在司馬庫斯的大人們眼中,孩子們是部落的接棒者。他們推出部落教室計劃,推動泰雅文化教育,為傳統知識的學習構築空間。
“母語喪失將帶來一種錯誤的歷史觀,泰雅本身的教育更重要,即使沒有政府的經費和資源,也要推動泰雅傳統文化教育。”司馬庫斯部落議會總幹事優繞依將説。
學校有10名孩子分佈于不同年級,4名資質過硬的老師教孩子知識與做人。他們為孩子們播放課程影片資料,用電子書教課,課程涉及漢語、數學、自然、健康、社會、體育等,泰雅語言和文化則由族人負責。
“在高科技時代,我們可以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和迎接。”司馬庫斯頭目之子拉互依説。如今,司馬庫斯族人在與外界交流時都可以流利地講漢語普通話,沒有人射箭打獵了,越來越多人坐在咖啡屋裏用筆記型電腦上網。
不過,注入了現代因子的司馬庫斯沒有懈怠本民族文化傳統的保護。不論是族人自己打造的咖啡屋,還是部落裏的各種陳設,泰雅文化元素無處不在。
“我們時刻不忘努力去抓住泰雅人精神層面的東西,努力實現生命的傳承和延續。”拉互依説,外面的生活方式雖然也影響我們,但泰雅人原本的生活習慣得到一定保留。
他帶著記者去看山門入口的兩棵樹,那是部落祖先種下的栓皮櫟。“它們對於部落意義深遠,見證、記憶著司馬庫斯近200年的歷史。當年,祖先從這兩棵樹下經過,去打獵;如今,我們不是去打獵,而是去感受和愛護環境。”
拉互依現在是部落議會的秘書,在臺中靜宜大學讀完生態學的研究生後,回到部落工作。“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我總提醒自己,根在這裡,要把所學用於部落髮展。”
“部落前輩為後代建立了很好的發展基礎,讓我們年輕人不用再付出先輩那樣的艱辛。我們十分珍惜這份祖業,一直以來對部落髮展延續都心存使命感。”拉互依説。
部落裏有不少年輕人,在都市學習生活一段時間後紛紛回歸故土,從事文化推廣、網站建設等工作。
不過,現代文明的進入依然對泰雅文化的延續産生一定挑戰。拉互依擔心孩子們是否還能用流利的泰雅語和老人交流。現在,他兼任著部落老師,教孩子學習泰雅語言文化。他堅持用泰雅語寫日記,並在去年7月份出版了一本《司馬庫斯》的書籍,泰雅語、中英文共同發行。
“希望司馬庫斯部落成為泰雅文化的堡壘。”優繞依將説,“過去我們沒有文化自信,如今納入現代文明的司馬庫斯,正在回歸泰雅傳統精神之美。”
背包客方迦輝説,司馬庫斯讓人忘記喧囂都市和競爭世界裏帶來的煩惱,這裡有一種讓人內心沉澱、寧靜的力量。“來自自然,來自文化,來自人心”。(任沁沁 張承志 田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