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6 09:42 來源:中新社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新竹4月14日電 題:探訪遵循“共産”傳統的泰雅部落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陳立宇
在臺灣北部海拔1500多米的清幽深山,有個名為司馬庫斯的泰雅人部落。這裡因擁有周長逾19米、樹齡約2500歲的臺灣第二、第三大紅檜而聞名,近年更以回歸“土地共有、合作共生”的傳統“共産”制度讓外界著迷。
中新社在臺駐點記者近日探訪新竹縣尖石鄉這一偏遠村落。
據部落議會秘書拉互依介紹,1979年司馬庫斯才通電話,1991年以前外出謀生曾讓當地居民從28戶降至9戶,一條彎曲細長的産業道路直到1995年才開通。
今天的司馬庫斯竹木結構的屋舍潔凈、明亮,生活步調緩慢而自在。但20多年前並非如此,“族人在山下工業區做零工、粗工,這樣的工作還在1990年前後被外籍勞工取代,許多人受挫返鄉”。
相較臺灣其他少數民族部落,幸運的司馬庫斯在1991年迎來轉機。部落長輩在村莊5公里外一口氣找到規模可觀的古老檜木群,利益跟著觀光進入部落。
但司馬庫斯議會總幹事優繞依將説,沒有心理預備之下,1993到2000年的7年間我們亂了腳步,居民因利益分配生出許多紛爭,外面的財團意圖購地經營;土地是我們的根,如果賣掉土地,孩子的未來怎麼辦?
自由競爭的道路遭質疑,2001年開始,有司馬庫斯居民開始回歸數千年來均分獵物的“共産”傳統,由部落髮展協會將觀光收入集中起來支配,3年後進一步把土地納入共有共管。如今,超過七成居民(近140位)過著集體式的生活。
他們每天早8點集合、分配一天的工作,每個勞動力領取新台幣14000元的平均月薪;早上、中午,所有居民一同在餐廳免費用餐;無論長幼,醫療、教育費用(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共同基金承擔;青年結婚,每人將得到新台幣20萬元建屋補助及40桌宴席,此外還獲贈5頭山豬。
也有幾戶居民選擇了離開部落。優繞依將説,在山下工作、居住將近30年,他們可能沒辦法一下接受共有的概念。
大鍋飯容易讓人怠惰,嚴格的紀律才能維繫共同體的生存。優繞依將説,每天晨會,一身酒味的居民會被扣除新台幣1000元的薪水;脫離共同體的居民,重新加入時有2年觀察期,每月工作只能取得3000新台幣零用金。
這裡還有前瞻的計劃,當一年觀光純收入達3000萬新台幣,這個共同體決定在2年內將接待規模從350人降至250人,並持續在部落周邊種樹、還農地于自然,他們説“不能被錢控制、奴役”。
拉互依是部落頭目的兒子,在靜宜大學取得生態學碩士學位後帶女友返鄉。中學就被送到臺北生活,這個開朗挺拔的青年説,離開家鄉有一種很深的撕裂感,回部落有工作機會、沒挫折,離開的人做出了不聰明的決定,希望他們回到這個避風港。
歲數稍長的優繞依將自小很少離開部落,他希望居民學習耆老的傳統智慧,還以自己沒受山下文明過多的洗禮為榮。
從高雄來到部落小學工作已3年的代課老師楊芷穎説,留在山上讀書的10個孩子在課堂學種小米、掌握傳統,融入大自然的學習很快樂。
但部落中缺乏對現代教育的重視,她略微擔心,如果不鼓勵聰明活潑的孩子們讀書、增加能力,到山下讀中學他們可能跟不上進度,如過早被動放棄學業就很可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