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  >  演講稿  > 正文

鄭安國:兩岸關係二十年的回顧與省思

2012-07-28 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下午舉行了議題為“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的專題研討,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國安組政策委員鄭安國發表了題為《兩岸關係二十年的回顧與省思 》的專題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7月28日哈爾濱消息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下午舉行了議題為“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的專題研討,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國安組政策委員鄭安國發表了題為《兩岸關係二十年的回顧與省思 》的專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和平發展基本經驗回顧

  兩岸關係二十年的回顧與省思

  鄭  安  國

  國政基金會政策委員

  (2012年7月28日)

  一、“九二共識”二十年 開啟協商的鎖鑰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中説:“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賦予之涵意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八月二十七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負責人透過新華社對此作出響應,表示: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海協會並主張與海基會在上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這一共識基礎上,應迅速恢復並推進事務性商談。

  隨後於十月底進行香港會談及會後兩會函件往來,十一月十六日海協會並致函海基會表示:接受海基會由“兩會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錶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建議。函中除陳明海協會口頭表述的要點,並將海基會10月30日下午的口頭表述方案附注于函後。

  這就是九二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因為有了這個共識,才解開了先前兩會協商的障礙。隨後即于翌年進行辜汪會談,並簽署了四項協議,開啟兩會制度化協商的時代,也使兩岸關係進到新紀元。

  二、兩岸關係的波折  反映了兩岸關係的本質

  兩岸關係與制度化協商,並未因為有了“九二共識”而一帆風順。先因95、96年飛彈危機而停滯;1998年才恢復舉行第二次辜汪會晤,1999年又因“特殊國與國關係”事件,兩岸關係再度擱淺。2000年更因民進黨執政,使兩岸關係跌入谷底,所幸民間交流並未中斷。2005年連戰主席訪問大陸,與胡錦濤總書記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以及吳伯雄主席與胡總書記的多次會談,使處於低潮的兩岸關係維持著生機。2008年馬英九先生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簽訂了十六項協議,兩岸關係也得以正常發展。

  這些波折當然非我們所期望,但是它卻真實的反映了兩岸關係特殊的本質,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一)兩岸之間確實存在某種程度的經濟、社會、價值、制度的差異,需要求同化異,耐心磨合。

  (二)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臺灣有一股非常強的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力量,也有一股疏離的力量。同樣,大陸對兩岸也有不同的主張與聲音。

  (三)臺灣已完全民主化,政黨輪替是難免的。必須思考如何在動態中,建構一個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定架構。

  三、兩岸關係發展的正面因素 值得重視與珍惜

  我們回顧在波折與複雜的的兩岸關係中,近年兩岸關係得以順利發展,最主要是基於下面幾個因素,值得我們重視與珍惜:

  (一)「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兩岸間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多元化的臺灣社會中的最大公約數。它不應只是兩岸事務性協商的基礎,應該也是未來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以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主軸的兩岸策略,符合大多數民眾的利益。沒有和平發展,就沒有兩岸關係進一步深化的可能。暫時將兩岸關係終局解決的議題移開第一線,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有重大意義。

  (三)求同存異、正視現實、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思維。使兩岸協商能相互尊重,讓小就大,達成多項協議,建構對人民有利,對大局有利的兩岸關係。

  (四)中華文化、歷史、血緣的凝聚力,與經濟的互利,化解部分因分離日久造成的疏離,以及因特殊因素造成的分歧。但仍需雙方共同努力。

  (五)開放雙向交流,使兩岸間更增了解,更增體諒,更增情誼。臺灣民眾有八百多萬人去過大陸。2008年以來開放了多項雙向關係,如旅遊、經貿、教育等。從2008年至今大陸來臺旅行人數已超過500萬人次,其效果是正面的、成功的。誠然兩岸間仍有一些差異與錯綜複雜因素存在,仍應逐步朝雙向、對等、開放的方向前進。文化交流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六)以增進人民利益,解決人民問題為目的的兩岸協商,使人民對兩岸協商更重視,更期待。日本駐臺灣的交流協會最近做了一項民調,顯示:臺灣民眾最喜歡的國家或地區,日本是第一位,中國大陸第二位,美國第三位。但是民眾認為今後臺灣最應該親近的國家或地區,中國大陸則是第一位,日本、美國分居第二、三位。可見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關心與重視,這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基礎。

  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驗的省思

  過去四年兩岸關係,雖然已達到六十多年來最密切融洽的境界。但是距離我們兩岸期待的更穩定、更正常的兩岸關係,仍有一段不小的空間。我們從過去的經驗,總結幾點看法,作為未來的參考:

  (一)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在於拉近雙方的距離。這包括心理的距離,經濟的、社會的、制度的、文化的、感情的距離。過去二、三十年,由於兩岸的共同努力,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兩岸之間的距離已經大幅拉近。大陸人民對臺灣更增了解,臺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也大幅改變。這也是兩岸關係得以增進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認為仍有進步空間,有待雙方共同努力。

  (二)正視現實,相互尊重,用更高的格局來審視目前仍存在兩岸交流之間的問題。其中有些是過去或目前看似重要,其實意義不大的歧見、不公平與堅持。在臺灣有些心態與法規,有待調整。在大陸同樣也有相近的情形。近幾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大陸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在臺灣的民意調查中,認為大陸對臺灣不友善的比率,降低得不多,值得我們研究、省思。

  (三)將兩岸大問題,化繁為簡;累積小成果,建構大成就。兩岸問題千頭萬緒,尤其許多重要問題牽扯複雜,非一蹴可及,或者非現時可能解決。允宜將之解構,化大為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逐步鋪陳,以期水到渠成。

  五、結語

  (一)經過多年的經驗與努力,兩岸關係在過去四年已經走上一個正確的方向,做法上也與時俱進,為兩岸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的看法是樂觀的。但變數仍然存在,必須將變數列入思考。

  (二)我們希望兩岸交流與兩岸關係的推動,能夠在經濟、文化、制度、生活方式上,成為兩岸共同向上提升的力量,一起創造中華民族的輝煌世紀,成為世界上受尊敬的民族。

[責任編輯:普燕]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