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二屆兩岸婚姻家庭論壇  >  兩岸情感故事  > 正文

王麗貞:來自廈門的臺北人 外表平凡感悟細微真切

2013-06-09 16:3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王麗貞是那種匯進人海就不容易找到的女人,平凡且相當善於融入,總能與週遭和諧相處並喚起大家的認同感和親切感。從廈門嫁到臺北15年,身邊慢慢聚集起來的好姐妹,幾乎忘了她的來處,那一口標準的當地口音已不見了原鄉的腔調,變得相當地道。  

  “沒辦法,就是緣分。”上世紀90年代,王麗貞是廈門國貿的一名員工,因為人誠懇實在,深得客戶信賴,有位從臺灣過來做生意的陳先生就把一些資金交她代為管理。在業務接觸中,陳先生越發覺得她人很靠譜,便將自己的侄子介紹給她做男朋友。可是那侄子當時正值生意失敗,沒有信心談戀愛,這段感情就此擱淺。8年後,有人給依然單身的王麗貞介紹對象,想不到居然又是陳先生的侄子。“於是,通了個電話,見了個面,他告訴我,‘我沒有什麼錢,但也沒有欠債’。OK,就這麼句話,不久我就跟他去打了結婚證。” 

  對這段被她輕描淡寫的婚姻選擇,王麗貞其實相當慎重。“母親生了四個女孩,她常説‘我嫁了四個女兒得了四個兒子,夫妻不要吵架,女兒吵架了別想回娘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我一開始就認定自己選的路就要自己走好,如果覺得嫁不好那必須從自身找原因,去調整自己的態度和想法。” 

  先生先前的一次婚姻還有兩個孩子,一開始他們與王麗貞並不友好。王麗貞覺得首要任務是把家“籠”住,讓丈夫安心,於是除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外,還主動找他們談心,“我們往往一聊就聊到深夜,現在他們跟我比跟他親爹還要貼心,遇到什麼事都要來跟我講”。 

  剛到臺灣時,雖説講的都是閩南語,但語氣腔調不一樣,婆婆由於耳背經常聽不清楚,沒少讓她受委屈。“但這算不了什麼,誰都會老,誰都可能會耳朵不好,我就儘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了。”婆婆生病時,幾個兒媳中就數王麗貞伺候得最細心週到。婆婆臨終前,只讓王麗貞唸佛經給她聽,因為在她心目中這個兒媳最可靠可親。 

  2000年夏天,王麗貞的女兒出生了,女兒漂亮聰明,讓她愛得不行,從此相夫教子更成了她生活的主軸。女兒擁有文藝天分,王麗貞除了讓她念好書外,課餘時間就陪她四處拜師,學習唱歌、舞蹈、彈鋼琴和表演等,如今13歲的女兒已參演了多部臺灣影視劇、廣告片,並在歌唱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很受歡迎的小明星。 

  “我認為孩子才藝好只是一方面,關鍵是人品要正,這樣將來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這是王麗貞的教育觀。她常跟女兒説,一個人一生中有兩位母親,一位是生養的母親、一位是育人的老師,都要懂得敬重與感恩。這話被女兒所在小學借鑒為學校的座右銘。通過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女兒成了老師們眼中的好學生,而王麗貞也獲得了尊重與認同。 

  王麗貞家開了一個空調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本來她只要呆在公司上班便已衣食無憂,但她堅持要走出去,“這樣才能接觸到更多的人,見識到更多的世面”。於是,她到臺北市福建省同鄉會當了一名幹事,一做就是十幾年。從為兩岸交流穿針引線到為在臺鄉親排憂解難,不管大事小情通通都參與,“我是全職,沒有休息日,任何時候都在崗。”她説,除了做好業務,同鄉會辦公場所的清潔衛生她也負責。“反正在家也要做啊,很簡單的事,就不要再花錢請人了。”同鄉會在她眼裏與自己的家幾無二致,而能為他人做好服務,便是她最大的榮耀。 

  外表平凡的王麗貞對生活的感悟細微真切,“想明白自己為什麼嫁過來,一定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家庭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人與人之間只要付出誠意就有可能成功”“平臺有多大就要把事情做到多大”……她的這些話往往被朋友們所津津樂道,而所謂生活的智慧,對王麗貞而言就是把這些話一一化作實際的行動。(本報駐臺記者 林娟)  

 

[責任編輯:普燕]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