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首屆兩岸公益論壇  >  企業社會責任  > 正文

廖慶豐:公益和慈善沒有疆界

2013-06-16 02:29 來源:新華公益 字號:     轉發 列印

  廖慶豐:今天上午大家聽了很多關鍵詞,就是所謂的“慈善、公益、志願者、志工、志願者”。但事實上也可以發現我們大家在這個平臺上討論這個問題,還有很多混淆的地方。我們中國做慈善不需要引進國外的概念和技術,我們可以講人心是善的。慈善可以在很小範圍內,受眾是小眾。而什麼叫公益呢?比如東森有一個慈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結合了醫療的專家,這個項目是長遠的,受眾是大眾,這就是公益。當政府本身沒有能力照顧到的弱勢團體,社會上的企業以及所有慈善人士共同做公益,讓更多人平安和和諧。

    什麼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呢?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對得起股東,對得起消費者,對得起你的創辦者,這是是企業的第一要素。我們要把自己的肚子喂飽才能去照顧別人。作為一個企業公民,你要照顧好員工、讓員工有好的工作環境,你要交稅,這些條件下你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企業公民最基本的要求,然後才可以回饋社會。比爾·蓋茨把自己95%的資産捐給社會,他説是消費者對我支援公司才有收益。公益和慈善沒有疆界,是跨國界和跨地區的。不能説我今天沒有錢就不能做慈善,比如看到一個老太太過馬路,你可以去幫助她,這也是慈善。當你體驗到你的企業在社會上得到很好回報的時候,你想做更多的事情,這是一種自發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方式很多,可以從經濟方面參與,可以從環保方面參與,可以是對文化的傳承,也可以是對教育的參與。

    做慈善也要合法合規。奉獻社會時,你要通過參與社會的公益,使得産業本身變得可持續發展。聯發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是人才培養。在兩岸設獎學金、給北大教授提供三到六個月的項目到臺灣做科研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企業在社會上有更長遠的效益。我們也做社會公益,比如參與5·12四川地震。另外,作為一個科技公司,對環保的議題非常關切。我們還跟科研單位簽合作協議,把我們的經驗和技術跟大陸一起交流。看一下孫中山這段話——我們的教育分三個層面,家庭、學校、社會,我們每個人都要終身學習。企業公民要參與到社會的教育活動中,未來才有希望。

    社會公益方面,我們對於弱勢非常關懷,不管是臺灣還是大陸的活動我們都會參與。我們鼓勵員工無償獻血,獻血是對自己和社會都有益的活動。環境保護方面,作為高科技公司,我們設計一個産品必須考慮到節能環保。如果今天不注重這個問題,將來我們的子孫肯定會為此付出代價。我們的産品必須要符合歐洲的規格、符合亞洲的規格。作為一個企業公民,必須持續投資,強化全球團隊的實力,深耕産業、提升産業價值,回饋社會,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讓科技普及、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