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兩岸公益論壇  >  企業社會責任  > 正文

千萬元以上大額捐贈達177多億 大部分來自民營企業

2013-06-04 14:2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 常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今日發佈2013年《慈善藍皮書》。藍皮書指出,傳統企業慈善行為發生轉變,出現了捐“智力”、“平臺”和“技術”;外資企業捐贈模式多采用以社會議題為主導,以社會責任項目為形式,與企業業務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戰略慈善模式。

  千萬元以上大額捐贈達177多億元 大部分來自民營企業

  經過對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的慈善月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中國慈善月度分析和2012中國捐贈百傑榜發佈的捐贈資訊,大眾媒體、國資委網站和中央企業官方網站發佈的捐贈資訊,匯總、篩選、去重和統計,共發現企業及企業家捐贈178筆,捐贈金額合計1771723.48萬元。在這178筆捐款中,捐贈金額超過1億元(含)的共計27筆,合計1384037萬元,佔全部大額企業捐贈的78%。可見大額捐贈,尤其是1億元及以上的超大額企業捐贈仍然是企業捐贈的主力。其中,王文彪及其所在的億利資源集團以10年承諾向億利公益公益基金會捐出100億元的驚人數字拔得了2012年企業捐贈的頭籌,更是超出了2011年度本已震驚社會的曹德旺家族捐出的市值35.49億元的股票。

  根據統計,2012年進行大額捐贈的178家企業或企業家中,有19家來自國有企業,149家來自民營、港澳臺資和僑資企業,5家來自外資企業,另外5家為聯合捐贈。無論是數量上還是金額上,民營企業都佔據了絕對多數。

  外資企業捐贈模式以社會議題為主導 以責任項目為形式

  藍皮書指出,據外資企業統計,2012年外資企業大額捐贈共5筆,合計34344萬元。除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向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會捐贈的款物上億元外(價值4300萬美元,約合2.7億元),其餘4家捐贈額全部低於3000萬元。而據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披露,2011年外資企業捐贈超過4000萬元的就有15家。

  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講,經過多年企業公益慈善的實踐,外資企業大多形成了以社會議題為主導,以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為形式,與企業業務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戰略慈善模式。這也是外資企業多以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替代單純慈善捐贈的根本原因。即使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被國人指責為“鐵公雞”之後,單個外企在玉樹地震中的直接資金捐贈也不過百萬元。

  第2屆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展出的110個案例中有73個來自外企,佔全部案例數的2/3,可見外企在公益慈善領域側重於項目運作的特點。

  此外,外資企業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體系,在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慈善領域也不例外。無論是申請慈善撥款還是審批公益慈善項目,外企總部對撥款和項目實施公司都有嚴格的立項、執行和監督評估制度。如安利公益基金會的“春苗營養廚房”項目,除了投入5000萬元為中西部10個省份的貧困地區小學配備1000個“春苗營養廚房”外,還專門設立了“利益相關方參與式”四級監督機制,通過基金會和關工委中央層級監督、市縣級地方政府監督、受益學校監督和安利企業志願者監督,提高了公益慈善項目的透明度,也為企業未來的公益項目運作積累了經驗。

  捐“智力”、“平臺”、“技術” 傳統企業慈善行為發生轉變

  藍皮書指出,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和戰略慈善等概念的提出,企業慈善行為變得更加強調社會與企業雙贏,發展出捐“智力”、捐“平臺”、捐“技術”和公益創投等多元化的創新捐贈形式。

  捐“智力”:IBM智慧城市。IBM于2008年11月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並於2009年起通過建設智慧城市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截至2012年年底,IBM已經在中國有30余個智慧城市案例。IBM智慧城市不是把某個特殊人群作為捐贈對象,而是借助其領先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來幫助政府改善城市環境,提高所有市民和遊客的生活品質,助力城市經濟發展。

  捐“平臺”:新浪微公益。2012年2月新浪微公益平臺正式上線並投入運營。其滾雪球式的快速成長,充分展示了以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與微公益互相扶持的新興公益模式。截至2012年12月28日,已有近10萬網友直接通過微公益平臺進行捐贈,勸募善款超過1600萬元;累計發起2000余個項目,幫助了6000多名求助者;通過組織化規範運營,與40多個公益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

  捐“技術”:李錦記希望廚師。“李錦記希望廚師項目”是李錦記推出的一項幫助寒門青年學廚圓夢的長期公益計劃。該項目並非一次性捐助,而是需要企業不斷參與其中,授人以漁。李錦記依靠自身在餐飲産業的資源優勢,以捐“機會”、捐“技術”的方式,為貧困青年提供了一條改變自身命運的道路。

  公益創投:聯想公益創投。公益創投的運作模式是通過為初創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組織提供“種子基金”,提供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援,幫助其發展成為可複製的、高效率的社會組織。聯想是國內公益創投的領跑者。目前國內公益創投仍在探索階段,南都基金會、聯想等作為該領域的先驅者,正在創造一條適合中國的公益創投道路。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