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  >  領導聲音  > 正文

馮驥才:親和是節日文化裏最重要的元素

2012-10-26 13:21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九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于4月1日下午舉行大會演講,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在演講時説,中華傳統節日文化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人與人的親和,人和大自然的親和。其中民族的親和又是節日文化裏最重要的元素,是中華民族的氣質。 

  馮驥才説,這次和來自臺港澳的學者一起在清明故里探討清明節的意義,本身就是在彰顯中華文化的價值。“好雨知時節”,大家一起在清明節的故鄉感受清明的雨水,感覺很有詩意。 

  “人類文化的歷史有三個階段:自發文化、自覺文化、文化的自覺。人類文化的歷史已經進入文化的自覺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人類文明的進步。” 馮驥才説,中國的知識分子憑著對人類文明的文化責任和良心,做了大量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的工作,中國的知識分子有文化的自覺,這是我感到很驕傲的一點。 

  馮驥才多年致力於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他説,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我國已經有了很嚴格的界定標準和保護措施,在資金、政策等方面上也提供了大量支援。這些文化遺産中蘊含了民族精神、道德準則、終極價值觀,以及獨一無二的審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血液裏的DNA,隨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馮驥才説,文化應該是本土的、多樣的,在全球化的時代,如何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這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文化責任。要在現代過好傳統節日,必須符合節日文化的本質和特性,引導其順向發展。馮驥才特別指出,“文化最重要的價值在於精神的作用。”如何使文化成為精神,不斷地追求精神的高尚,追求精神的永恒價值,這是我們文化人要思考的事情。 

  “節日文化還是停留在政府和專家層面,沒有進入社會大眾,這是我所憂慮的一個問題。” 馮驥才説,這主要與文化和政績結合得太緊有關係。他表示,現在國家和政府越來越強調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專家的文化自覺已經轉化為國家的文化自覺,但如何由國家的文化自覺轉化為全民的文化自覺,這將會是他在下屆研討會上發言的題目。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