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主題演講  >  演講稿  > 正文

蔣耀平:四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回顧及對未來的展望

2012-07-28 12: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共中央臺辦特邀嘉賓蔣耀平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主題演講階段發表了題為四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回顧及對未來的展望的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7月28日哈爾濱消息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上午在哈爾濱開幕。開幕式結束後,中共中央臺辦特邀嘉賓蔣耀平發表了題為“四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回顧及對未來的展望”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四年來兩岸經濟關係的回顧及對未來的展望

蔣  耀  平

中央臺辦特邀嘉賓

(2012年7月28日)

尊敬的賈慶林主席,尊敬的吳伯雄榮譽主席

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仲夏時節,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清爽的冰城哈爾濱隆重開幕。我非常高興受邀參加本屆論壇併發表演講。本屆論壇以“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為主題,對兩岸各界凝聚共識、把握機遇、深化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我願借此機會,與大家共同回顧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歷程,展望美好前景。

  2008年以來,大陸方面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與臺灣方面共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兩岸經濟合作由“間接、單向”發展為“直接、雙向”,開啟了兩岸全面“三通”的新時期。

  1979年元旦,大陸方面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倡“三通”。2008年12月15日,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與直接通郵啟動。2009年,以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正式啟動和兩岸正式開通空運定期航班為標誌,兩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雙向“三通”全面實現,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一是“間接轉机”成“直接通航”,兩岸往來更加便利。直接通航的實現大大降低了相關成本,使兩岸同胞切實享受了方便和實惠。目前,海運方面,大陸和臺灣分別開放了72個和13個港口。據大陸方面統計,2009年至今,海上直航貨運量超過2億噸,客運量達526萬人次。空運方面,大陸和臺灣分別開放了41個和9個直航航點,空運航班已達每週558班。

  二是通郵種類日益增多,兩岸聯絡更加快捷。 2008年以來,兩岸開辦了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小包、包裹、特快專遞、郵政匯兌等業務,為兩岸同胞互通資訊提供了極大便利。

  三是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單向”通商轉為“雙向”。據大陸方面統計, 2009年6月至今,已有126家大陸企業赴臺設立了公司或代表機構,投資金額達3.16億美元,涵蓋批發零售、物流、通訊、餐飲、塑膠製品、旅遊、金融等多個行業。其中如中遠集團、中鋼集團、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全聚德等大陸知名大企業都已入島。據臺方統計,赴臺投資的大陸企業雇傭島內員工已達5000多人。

  四是赴臺旅遊逐年增長,兩岸民眾享受實惠。2008年7月,大陸居民實現赴臺旅遊以來,大陸31個省、區、市已全部開放赴臺灣團隊遊業務。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也于2011年6月正式啟動,兩岸分兩批共開放大陸13個試點城市赴臺個人遊。據臺方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達466萬人次,為臺灣帶來2022億新台幣(約430億人民幣)的收益。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客源市場。

  第二,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開啟了兩岸經貿制度化合作的新階段。

  一是框架協議成功簽署,兩岸合作開創新局。2008年6月,兩會恢復協商,並相繼簽署16項協議。特別是2010年6月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是繼兩岸實現直接、雙向“三通”之後,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標誌著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在經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兩岸經濟關係從此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ECFA簽署後,兩岸領導人、兩岸同胞、乃至國際社會都給予了積極評價。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一份為民謀利、互利雙贏、影響深遠的好協議,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二是早期收穫成效顯著,切實惠及兩岸民眾。為使兩岸同胞早日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岸各業務部門在2011年1月1日全面實施了ECFA“早期收穫”,實施效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增長速度快。據大陸方面統計,2011年,早期收穫大陸對臺降稅産品,一般貿易項下自臺進口增長30%,高於同口徑下大陸整體進口增幅7個百分點,也遠高於大陸自日本、美國、歐盟的進口增幅,全年稅款優惠為7.8億人民幣。2012年1月1日以來,貨物貿易早期收穫實行了第二階段降稅,雙方有94.5%以上的早期收穫産品實現了零關稅。2012年上半年,大陸進口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物39.1億美元,增長98%,稅款優惠 1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3.3倍。

  二利用率高。據大陸方面統計,在貨物貿易領域,2011年早期收穫大陸對臺降稅産品,一般貿易項下自臺進口81.2億美元,其中享受關稅優惠的貨物41.2億美元,利用率達50.7%。2012年一季度,大陸進口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物17.7億美元,利用率高達77%。在服務貿易領域,臺灣服務或服務提供者依據早期收穫進入大陸的利用率達91%,大陸方面的利用率也達到78%。

  三覆蓋範圍全。截至2012年6月底,在貨物貿易領域,臺方簽發ECFA原産地證書超過6.7萬份,産品涵蓋化工、機械、塑膠製品、冶金、紡織、礦産、電子汽車、儀器儀錶、醫療、農産品等10個行業,受惠的除少數大企業外,還涉及很多中小企業。據大陸方面統計,在服務貿易領域,非金融領域有135家臺灣企業獲准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金融領域惠及19家臺灣金融機構。另有8家臺灣會計師事務所獲得有效期1年的“臨時執業許可證”。8部臺灣影片進入大陸,其中6部已公映。

  三是雙方成立了經合會,搭建經貿溝通平臺。2011年1月,在“兩會”框架下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搭建了經貿領域的制度化溝通平臺。迄今為止,經合會已經召開了三次例會,我作為大陸方面首席代表很榮幸地見證了例會及其成果。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經合會成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産業合作、海關合作6個工作小組,啟動了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的商談並使之進展順利,總結和評估了ECFA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成效,有效推動了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等雙方關注的重點經貿議題。

  第三,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經貿合作格局,開創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

  一是兩岸貿易不斷擴大,貿易結構日益優化。據大陸方面統計,兩岸貿易總額已經由2008年的1292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00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從貿易方式上看,加工貿易的比重不斷下降,一般貿易在對臺出口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42.9%上升至2011年的46.1%,同期自臺進口中的比重由26.7%上升至32.3%。過去臺商以出口為主的生産經營模式,在世界需求結構變化的新形勢下,也開始調整為出口與內銷並重的模式。  

  二是臺商投資持續深化,投資結構日趨均衡。據大陸方面統計,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8.7萬多個,實際使用臺資558.1億美元。如加上臺商經第三地的轉投資,大陸累計實際使用臺資已超過1000億美元。大陸是臺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過去臺商投資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製造業,近年來開始向中西部和服務業轉移。2011年,廣西、甘肅、貴州等地臺資增速均超過2倍,臺商投資服務業的比重較2008年增長了近一倍。

  三是産業合作穩步推進,試點項目日漸成熟。2008年以來,兩岸分別在大陸和臺灣共同舉辦了幾十場産業搭橋活動,就十多個産業的合作進行深入的探討。經合會産業合作工作小組成功主辦了首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並舉行了三次小組工作會議,確定了LED照明、液晶面板、電動汽車、無線城市、冷鏈物流作為重點推動的試點項目,選定了試點城市,擬定了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四是金融合作逐步突破,受益主體日益增多。2009年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和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後,建立了金融監管合作機制,加快了兩岸金融合作的進程。雙方還擴大了新台幣在大陸雙向兌換和大陸銀聯卡在臺使用的範圍,並就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在上述工作進展和ECFA早期收穫的有力推動下,截至目前,大陸已批准10家臺資銀行設立大陸分行,其中9家已經開業,3家可以經營對臺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2家臺灣保險公司獲准設立子公司;13家臺資金融機構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QFII)。大陸有4家銀行獲准在臺設立分行或代表處。

  五是促進活動搭橋鋪路,兩岸交流日趨密切。兩岸各界每年在大陸舉辦30多個涉臺經濟展覽會,在臺舉辦20多個兩岸展覽會,並借助中國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中博會、西博會、東北亞博覽會、亞歐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有影響力的平臺,共同舉辦多個涉臺經貿促進和交流活動,推進兩岸貿易投資不斷發展,受到了兩岸同胞的肯定和歡迎。2009年起,大陸各部門、各行業協會、各省市持續組團赴臺採購,3年來採購總額超過幾百億美元,幫助臺灣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

  各位嘉賓:

  總體來看,四年來,兩岸經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形式不斷創新,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合作水準不斷提高。兩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有效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2008-2011年大陸和臺灣年均經濟增長率分別取得了9.6%和4.2%的較好表現;同時,也顯著增強了兩岸民眾的福祉,對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展望未來,兩岸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挑戰,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首先,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發達經濟體經濟相繼陷入低迷甚至衰退,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開始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總體態勢難有改變。兩岸緊密合作、共渡難關的需求更加強烈。其次,大陸《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擴大內需、自主創新,發展新興戰略性産業,加強服務業發展,對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是重要機遇。臺灣方面提出“黃金十年”戰略,積極採取措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産業升級。兩岸經濟轉型升級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著力點與合作空間。

  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深刻變革和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我們應把握機遇,銳意進取,努力推動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經濟合作制度化、經濟往來自由化,逐步建立兩岸經濟合作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兩岸各界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經濟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最大可能地提升兩岸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和抵禦外部風險的整體實力。在此,我想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積極推進ECFA的後續商談。大陸《十二規劃》提出“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的後續協商,促進兩岸貨物和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及其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目前,雙方業務主管部門正積極推進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投保協議的商談已基本達成共識,兩岸同胞的主要關切都得到了充分反應和穩妥處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議已分別進行了多輪商談,取得了積極有效的進展;爭端解決協議商談也正在推進之中。由於兩岸後續商談範圍廣、內容多,涉及的技術性問題更加複雜,雙方主談業務部門要在目前政策、體制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調整對接,還需要時間。相信只要雙方秉持“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善意互動、相向而行,最終必能克服困難、消除差距,促成後續協議成熟一項、簽署一項。

  第二,積極支援和鼓勵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有利於臺灣發展經濟,也有利於大陸企業與島內企業的深入合作,我們非常期待臺灣方面加大開放力度,進一步放寬陸資赴臺的行業限制。我們也將加強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引導,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援和服務。一是將於近期組織大陸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企業赴臺實地考察,與臺方有需求的項目進行有效對接。二是逐步研究完善赴臺投資的配套政策支援體系,包括金融保險政策、便利人員往來的措施等等。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赴臺投資將從起步階段逐漸步入到快速發展階段。

  第三,積極推進兩岸産業合作特別是新興産業的合作。兩岸産業合作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我們雙方要充分運用好經合會産業合作小組這些機制,從兩岸各自經濟的特點和條件出發,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對兩岸産業合作進行合理佈局,選準合作重點和關鍵領域,推進兩岸産業不斷融合,産業鏈不斷優化,增強兩岸産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繼續推進兩岸在整合電路、液晶面板、LED照明、石化、精密儀器、汽車等製造業領域的合作。二是努力推進兩岸在批發零售、連鎖經營、物流、通訊、資訊服務、設計研發、金融、醫療、演藝、文化創意、旅遊等服務業領域的合作。三是將大陸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與臺灣六大新興産業作為重點合作方向,鼓勵臺資企業投資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興服務業等行業,共同發展新興産業。

  第四,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幫助臺商轉型升級。希望我們共同引導臺資企業順應形勢變化,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化解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加快轉型升級,與大陸企業一起分享大陸經濟增長和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的成果。一是引導臺資企業根據大陸區域發展規劃和各地産業發展特點,合理進行産業轉移;二是協助臺資企業利用大陸實施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有效開拓內銷市場;三是鼓勵臺資企業提高産品附加值,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升級步伐。

  各位嘉賓: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猶存的複雜形勢下,讓我們攜手推動兩岸經濟關係向前發展,不斷深化經濟合作,積極創新合作模式,有效增進兩岸互信,努力開創嶄新局面。 

  最後,祝本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偉]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