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  >  演講稿  > 正文

朱新民:兩岸和平發展基本經驗之回顧與啟示

2012-07-28 18: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下午舉行了議題為“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的專題研討,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內政組顧問朱新民發表了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本經驗之回顧與啟示》 的專題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7月28日哈爾濱消息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8日下午舉行了議題為“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的專題研討,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內政組顧問朱新民發表了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本經驗之回顧與啟示》 的專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兩岸和平發展基本經驗之回顧與啟示

  朱  新  民

  國政基金會顧問

  (2012年7月28日)

  自二OO八年五月臺灣再次政黨輪替執政,兩岸關係在兩岸當局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互信”基礎上,雙方掌握歷史契機,開展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關係,實現了兩岸間的和解,共同締造了六O年來最和平的臺海情勢。此一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造福了兩岸的人民,深受兩岸民眾的稱讚,同時也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在此時刻,我們確有必要對過去四年的和平發展過程做客觀的全面的基本經驗的回顧與檢討,一方面要體認到兩岸間的“和平發展成果”得來不易要善加維護,另方面也須認識到兩岸間的和平發展仍要不斷的深化鞏固,才不致于受挫倒退,這些都是思考兩岸和平發展大局者深切關心的課題。

  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中共同的理念與實踐

  二OO七年十月,中共召開黨的“十七大”會議,提出“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的主張,“和平發展”自此開始成為大陸對臺政策中的核心理念。二OO八年十二月胡錦濤總書記發表的“胡六點”對臺政策中又再次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性。在臺灣方面,馬英九先生在二OO八年五月發表的就職演説中也呼應了胡總書記的主張,強調海峽兩岸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共同開啟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自此和平與發展成為兩岸共同的需求,也是兩岸間的共同利益,只要兩岸雙方在和平發展的內涵上不斷深化,在兩岸和平制度上努力建構,就能保障和平發展的持續進展。

  針對“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的主題主軸”而言,做進一步的論述。個人認為,和平是兩岸關係中最真實最具人性的核心價值。發展則是兩岸關係中人民最需要最有感的共同利益。然而,和平是發展的根本前提,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同時,有持續的發展才能保障與鞏固和平的局面。而不論是和平與發展都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考驗與淬煉。只要兩岸都能以大格局大胸襟來構築“和平”、“發展”與“時間”這三個要素,兩岸關係就能走出一條從和解到和平,從和平到和諧,從和諧中不斷創造“和平紅利”的兩岸互動關係。

  深化兩岸和平發展之共同基礎

  過去四年以來,兩岸關係在反對“臺獨”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兩岸秉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兩岸在經貿、文教、直航觀光、司法互助與民間社會等各方面都有豐碩的成果。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已經從過去四年的“開創時期”進入到未來的“鞏固深化時期”。面對新形勢新時期的關鍵時刻,兩岸應共同努力來鞏固共同基礎,以下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個面向簡要説明。

  在政治方面,二OO八年胡錦濤先生與蕭萬長先生在博鰲論壇上會面,臺灣當局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十六字方針,獲得大陸當局的正面響應,隨後馬英九先生在五二O的就職演説中強調並接受以「九二共識」做為兩岸政治互信之基礎,自此開啟了兩岸關係和解、和平、和諧的發展。

  “九二共識”的根本精神就是“正視現實、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在這個正確方針與思路的指導下,兩岸恢復了海基與海協的兩會協商,讓兩岸關係走向了正常化與制度化的道路。

  儘管兩岸都宣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間的政治互信的基礎,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的和平穩定,也沒有和平紅利與願景,但不容否認“九二共識”的意義與價值仍受到嚴峻的挑戰。經過二O一二年臺灣大選的考驗,馬英九所堅持的“九二共識”終於獲得較多民意的肯定與支援,“九二共識”的重要性與根本性在臺灣社會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在大陸方面,中共總理溫家寶在本年三月在大陸全國人大十一屆五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列入“九二共識”,並強調“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日益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意願。兩岸當局與人民的共同努力與謹慎維護,終能鞏固與強化“九二共識”做為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這個正確方針思路還要繼續持續下去。

  在經濟方面,在兩岸經貿互惠互利與相互開放的政策指導下,深化了兩岸經貿的關係.在先經後政的原則下,兩岸歷經七次“江陳會”,共完成了十六項協議,其中多數都與兩岸經貿有關,其中二O一O年第五次江陳會上所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兩岸經貿關係的制度化,也是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的里程碑。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ECFA簽署後,在貨品早收清單及服務早收清單的開放上,對兩岸經濟,特別是對臺灣有明顯的經濟效益,但是仍有極大的合作空間。因此,兩岸應加速推動協商,完成貨品貿易協議與服務貿易協商,為實現兩岸中華經濟圈開創更有利的條件。

  另外,原先預期在第八次江陳會中完成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由於這對於臺商人身安全保障極為重要及有助於兩岸雙向投資,更影響到臺灣人民對大陸對臺政策的看法,因此需要兩岸以大智慧大胸襟來及早促其實現。

  兩岸經貿上的深化與合作,是未來不可阻擋的趨勢,兩岸經貿關係應該朝向對兩岸共同有利,讓人民共同分享,本著互惠互利,分工合作的原則,以「開放、雙向、平衡」的模式促成兩岸經濟的共榮發展。

  在文化方面,我們認為兩岸文化的根基都是中華文化,臺灣文化與大陸文化同樣承襲自中華文化,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與習俗。中華文化中的節慶日與紀念日,包括過年、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仍然是兩岸人民共同分享的節慶,展現兩岸人民在文化傳統上的共鳴與交集,這充分證明中華文化是兩岸人民間的共同橋梁,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棈神基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源長,在其內涵中充分蘊藏了“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及“和諧共生”的意涵,這個“三和精神”應當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本理念,而和平是最根本的要素。

  和而不同的真義在於強調兩岸間要認知彼此不同的價值,尊重彼此的存在,以和平來促進兩岸共榮發展.

  以和為貴的真義是主張兩岸關係中和平價值的根本性,兩岸要堅持和平深化和平鞏固和平,為兩岸整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和而不同與以和為貴原則下,兩岸就能邁向“和諧共生”的目標,兩岸不會自我內耗,不再衝突對抗,在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下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結果。

  總結而言,兩岸人民同文同種,有相同的文字與語言,傳承相同的歷史與文化,在思想內容與生活表現上有相當的共同性與交集,這是兩岸共同的基礎,更是兩岸共同的財産。在過去四年中間兩岸在文化領域已有相當廣泛普遍的交流,今後更應繼續深化兩岸文化間的交流,促進兩岸人民在中華文化上的相互認同,以增進兩岸人民間的情感,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讓兩岸關係繼續走向和平發展。

  在社會方面,過去四年期間,兩岸間的來往逐漸的從過去的“單向、間接、失衡”模式,朝向“雙向、直接、平衡”的互惠互利互通的模式發展,兩岸人民的互動也逐漸從局限在“上層、精英、學界、企業”的層面,朝向“基層、庶民、社會”的領域發展,這説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民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援。我們認為,這是兩岸關係發展中最根本最務實的工作。事實上,兩岸關係的焦點不只是在“政治、政黨、政府”間的關係,更應以民間社會的廣泛交流及促進兩岸間“人民的互信”為基礎。通過兩岸人民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這才能為今後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創造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過去四年,兩岸實現了直接雙向三通,便利了兩岸人民的來往,兩岸民間社會交流蓬勃發展,截至二O一一年為止已超過七OO萬人次。此外,自開放陸客來臺自由行週年以來,到本年六月廿四日為止,來臺陸客已達八、九萬人次,未來還有相當的成長空間。兩岸民間的來往呈現多元化多樣性多渠道的模式,包括兩岸縣市、鄉鎮、村裏、農漁會、水利會、工商團體、婦女、青年、老人、兒童等,呈現全方位、全面性的交往趨勢。

  為了促進兩岸民間社會基層人民的交流,兩岸于二OO九年共同發起創辦了“海峽論壇”的創舉,為兩岸基層民間搭起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三年以來,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百姓、面向民生的性質,發揮了以人民基層的力量與角色來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作用。展望未來,應更加體認到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最大的動力與潛力應是來自民間力量,因此擴大及深化民間交流是促進兩岸互相理解相互信任的最重要的途徑。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驗的啟示

  回顧過去四年,兩岸關係在反對“臺獨”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正確思路指導下,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這個形勢得來不易,是兩岸當局與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需要雙方共同的維護及鞏固。

  回顧過去四年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個人認為獲得了以下的重要啟示:

  第一,和平是兩岸關係中最根本的價值,雙方體認到有和平才有發展,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因此,如何鞏固兩岸間的和平,減少破壞和平的變數,甚至思考如何以「制度化」架構來維護兩岸和平,這都是後續應努力的方向。

  第二,增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心態。兩岸曾經有過長期的衝突對抗,難免造成雙方的誤解與敵意。隨著過去四年間的相互開放與來往,已逐漸減少了不少的情結與誤解,今後兩岸應繼續朝向“和解、理解、諒解、化解”的方向努力。雙方更多的從對方的需要、對方的立場、雙方的利益來思考,建構兩岸共同的價值,為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創造有利氣氛。

  第三,雙方建構了制度化協商解決爭議的機制。兩岸關係畢竟錯綜複雜,雙方仍有各自堅持的原則與立場,但是經過兩岸兩會制度化的協商機制以來,已經獲得了十六項協議的成果。因此,只要雙方繼續秉持“對等、尊嚴、雙贏、互惠”的原則,以溝通對話的協商精神與態度,就能不斷的創造兩岸的和平紅利。

  過去四年,兩岸關係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也獲得相當豐碩的和平成果,但是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是沒有挑戰與變數,為能進一步強化與鞏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特提出以下淺見以為大會建議:

  一、深化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的理論論述與説明,完善兩岸經濟上互惠互利之合作機制。

  二、深化兩岸文化同屬中華文化之論述與説明,兩岸共同規劃召開“兩岸文化論壇”,做為兩岸之心靈橋梁。

  三、深化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之論述,強化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之歷史史實,積極推動兩岸人民多元文化之交流。

  四、兩岸共同尊崇中山先生的歷史地位與思想,共同規劃召開具代表性的“中山思想論壇”,以天下為公做為兩岸人民共同的理念與目標,縮短兩岸的心理距離。

  五、推動兩岸民間團體與智庫在經貿議題之後之外,有助於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條件與環境的相關議題之交流與對話。

  六、審慎規劃積極推動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綜合性事務辦事處”,本著對兩岸人民方便、對兩岸和平有利之大原則逐步實現。

  七、進一步深化落實兩岸簽訂之十六項協議,讓這些協議更具成效。特別是兩岸廣大基層人民感受深刻之“兩岸食品安全協議”與“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要有更多更好的成績單。

  八、進一步深化兩岸青年交流,共同規劃、輪流舉辦召開具有代表性的“兩岸青年論壇”,促進兩岸青年間更多的理解與認同。

  九、積極規劃、務實推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進一步擴大兩岸人民幣與新台幣間雙向兌換,深化兩岸經貿關係。

  十、了解臺灣人民參與國際空間的強烈意願,兩岸願意溝通對話,以中華民族之智慧,找到更可行之辦法。

  十一、為鞏固兩岸的和平發展,應繼續為今後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創造適當的氣氛與條件。

  十二、要進一步落實以臺灣人民為方針的各項對臺工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更紮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普燕]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