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泉州惠安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聚焦主糧生産、特色精品、科技投入、人才支撐以及産業互補五個維度,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端好“鐵飯碗”,鞏固糧食生産
確保糧食産量。出臺促進“三農”發展系列文件,調優農業結構,推進土地流轉,完成全縣水稻生産功能區劃定3萬畝任務,依託惠安中和、中田、鴻豐、佳禾、豐禾等重點種糧大戶,創建水稻、甘薯、馬鈴薯、玉米等涉糧生産基地62個、面積達2.5萬畝,實行糧、果、蔬輪作,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促進水稻高産。在水稻核心産區創建4座省級秧苗工廠化集中培育中心,每年為種稻大戶和周邊農戶提供社會化育供秧面積近萬畝,水稻生産綜合機械化率達88.1%。
推行複合輪作。推行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經營模式,過去一年完成糧食作物面積13.76萬畝、産量4.74萬噸,油料作物7.92萬畝、産量1.64萬噸,蔬菜瓜果5.18萬畝、産量7.46萬噸,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5%,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4%。
挖掘“土特産”,做精一村一品
鼓勵集約發展。引導農業企業、種植大戶規模流轉農戶土地,發展集約經營,對新增流轉土地30畝以上的承包戶實行一次性獎勵,累計流轉耕地4.25萬畝,百畝以上規模的農業企業、合作社達120多家,其中省級示範社6家、市級示範社12家,獲評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省級6家、市級15家。
建成連片基地。培育中和水稻、盛豐生菜、田船余甘、大愛番石榴、和成火龍果、惠和百香果、惠民紫蘇、億鑫花卉等一批富有特色、規模適中、帶動能力較強的優勢特色生産示範基地,形成了萬畝以上規模的惠東胡蘿蔔微噴灌節水産業園1個、惠安余甘農産品地理標誌核心保護區1個。
孕育特色精品。新建優質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國家級1個(盛豐農業)、省級1個(綠豐農業);惠安余甘榮獲農業農村部“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和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崇武魚卷獲中國地理標誌商標註冊。東嶺鎮許山頭村胡蘿蔔産業、紫山鎮官溪村余甘産業入選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運用“新技藝”,提升産量品質
精心培育良種。建成優質高産甘薯新品種塊薯育苗、擴繁基地1個,創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0個,推廣示範水稻疊盤出苗集中育秧、甘薯高産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20多項,開展水稻、甘薯、玉米和花生新品種試驗示範項目80多個,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59個,甘薯塊薯育苗技術在CCTV《朝聞天下》、水稻工廠化集中育供秧在CCTV《財經天下》欄目上作專題報道。
強化機械“武裝”。全縣累計建成各類設施大棚1.50萬畝,其中智慧大棚0.25萬畝;盛豐農業基地示範的“水迴圈”水肥一體化綠色高效節水設施種植模式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創建農業生産小環境氣候智慧監測監控示範點13個,完成市級農業物聯網建設示範項目2個,建設智慧園項目3個。
推進示範引領。建立植保、農機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8支,農機總動力11.8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生産綜合機械化率達60.2%,實施市級農業“五新”推廣項目7個、面積1117畝,建立優質稻核心示範、甘薯高産示範、植保“四無”示範、馬鈴薯旱作微噴灌節水等農業示範基地30多個,真正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塑造“田秀才”,增強主體能力
培育新時代農民。每年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500人次以上;依託全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端培訓平臺,組織各鎮新生代農民工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000人次以上,大力培育一批“懂農業、會管理、善經營”的“新農人”。
強化農技隊伍建設。每年組織42名農技幹部參加省市基層農技推廣骨幹培訓,組織623名村級農技員參加縣級培訓,推薦20名農企技術人員參加專科以上學歷教育,選任30多名科技特派員到企業、基層開展服務。
增強人才要素保障。設立農業博士工作站1個、市級專家工作站2個、農業“人才之家”1個,累計認定新型職業農民計299人,9人獲評“市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9人獲評“惠安縣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獲得縣級財政獎勵2萬元,為鄉村振興儲備優秀“土專家”“田秀才”。
建成“融合園”,促進三産發展
農業順接多元批零。加快品牌培育,現擁有福建名牌農産品4個、涉農著名商標7件、馳名商標2件、農産品“綠色食品”認證6個、無公害認證26個。推動電商發展,借鑒黃塘鎮省吟村等“淘寶村”創業經驗,引導農業企業參加電子商務對接會和展銷活動,實施“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建成益農資訊站點167個、縣級運營中心1個,引進聖曼網紅直播招商簽約項目,借勢“全閩樂購”聯動,推動縣域優勢特色農産品出村上行。
農業邁向深精加工。鼓勵縣域內食品加工企業積極對接農業深精加工,曼玲海洋食品産業聯合體入選農業産業化升級示範聯合體名單,達利集團列入全省第一批102家農業産業增産增效行動重點企業,回頭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列入國家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
農業演化旅遊觀光。支援鼎模農場、中田農莊、怡養農場、鳳翔山莊、惠女家園、惠女民俗園等涉農企業創建休閒旅遊示範點,打造省級中小學生教育實踐基地;策劃輞川生態休閒農業觀光旅遊特色小鎮、小岞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官溪花田村莊等農旅結合觀光項目,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産業深度融合。(惠安臺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