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牡丹江市臺辦立足鄉村振興 助推臺創園健康發展

2021年08月09日 來源: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黑龍江牡丹江西安區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西安區臺創園)自2017年4月經原農業部、國臺辦批准設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開展牡臺農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對外發佈。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西安區臺創園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著力做好特色農業種植、蔬菜銷售出口、特色鄉村旅遊等項目,向著增加農産品附加值、提高農民生活水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這一目標全力發展,更好地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一、領導重視、合力助推

  西安區臺創園是全國第29家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自成立以來,就受到了省市區領導以及相關單位和部門的高度重視,積極尋找途徑,助推西安區臺創園的建設發展。省農委、省臺辦等單位通過舉辦交流會、邀請農業參訪團等活動多次為西安區臺創園發展牽線搭橋;市人大、市政協、市委統戰部、市農業農村局、市臺辦等單位通過實地走訪、開展調研、建言獻策、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等形式為西安區臺創園發展保駕護航;西安區政府、西安區臺創園服務中心也通過舉辦採摘節、組織農民培訓、“走出去”參觀學習等方式,增強西安區臺創園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為了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在臺創園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2017年11月16日,由省農委外經處處長謝永堅帶隊一行7人赴雲南石林、安徽和縣及四川新津臺創園開展實地學習考察,聽取了他們的經驗介紹,詳細了解了三省臺灣農民創業園規劃設計、産業發展、建設模式、經營機制、管理體制、政策配套等有關情況。同年11月25日,時任牡丹江市統戰部副部長譚春明帶領市農委及西安區農業局相關領導與工作人員參加了農業部與國臺辦聯合組織的第三批臺灣農民創業園管理人員赴臺交流活動。在臺期間,參觀了13家臺灣農業生態園,學習借鑒他們的農業發展經營模式,了解精品農業的發展狀況。這些寶貴的聯合走訪經驗無不為西安區臺創園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積極聯動及資訊共用,西安區臺創園正深耕于黑土地,發揮優勢特色,引進臺灣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努力助推牡丹江鄉村振興發展。人員編制等問題也通過政協提案的方式,在多部門的溝通協調下得到了解決。2020年初,市臺辦、市臺聯聯合撰寫的以《多措並舉確保臺灣農民創業園健康發展》為題的提案,分別提交到了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和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呼籲各級政府解決臺創園機構和編制問題。經多方溝通協調,2020年5月,牡丹江西安區臺灣農民創業園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副科級事業單位,配備編制6名,包括主任1名、副主任1名,工作人員4名。服務中心內設綜合辦公室、産業發展辦公室、招商辦公室。

  二、科學規劃、突出重點

  為了振興牡丹江鄉村經濟,我們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進行了研究和考量,結合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優勢,促進臺創園長遠發展,特聘請了牡丹江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來完成臺創園整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臺創園將按照“一區兩帶三點四片區”發展建設,即:

  “一區”:臺創園核心區(紅星臺創園管理展示核心區),主要以牡海城際公路休閒觀光産業帶為基礎,通過招引有機稻米、特色果蔬種植基地,建設花田花海、稻米展示館、觀光棧道、戲水準臺等附屬設施,大力發展文旅、農旅産業,打造臺創園管理、服務、休閒功能中心;“兩帶”:市郊、鄉村休閒觀光産業帶(牡海城際公路休閒觀光産業帶、牡寧公路城鄉産業發展帶),主要以大莫村對俄蔬菜出口生産基地為基礎,利用全區3萬畝棚室及露地果蔬種植基地,大力尋求引進臺灣農業品種和技術,生産優質果蔬,産品銷往俄羅斯和集中銷往國內南方大城市;“三點”:三個創業園配套服務節點(海南民族工業園區農産品精深加工節點、萬達廣場臺灣美食體驗節點、開發區保稅物流園區貿易物流加工節點),主要以海南民族工業産業園區為基礎,利用現有標準化廠房,圍繞有機農産品深加工,大力招引食品及保健品加工項目,通過優質原料種植有效供給,重點引進有機農産品和果蔬精深加工等項目;“四片區”:四個對臺農業技術産業合作區建設(大莫、新立有機蔬菜種植區、溫春農校農業技術研發孵化片區、東和農旅生態養殖産業片區、海南鄉萬畝綠色水稻種植片區),主要借助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科技力量,通過與臺灣大學開展合作共建,加快果蔬特色種植、畜禽漁業養殖、稻米新品種試種和農業新技術推廣,推動與臺灣科研院校在農業領域開展引進、研究、開發、創新等工作。“一區兩帶三點四片區”的整體規劃立足鄉村振興,既涵蓋農業科技品種種植推廣,又包含農産品精深加工和鄉村旅遊觀光等,有效促進了西安區臺創園在一二三産融合方面的發展。

  為實現從最初的“引進一個品種、建立一片基地”,朝著“帶動一個産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更高方向發展這一目標,根據東北的地理氣候特點,目前重點引進了以下項目:一是引進篩選臺灣優勢農産品品種及相關先進農業技術項目。經過前期的交流考察和研究,目前選定了“臺灣玉女番茄”和“百香果寒地種植技術”做為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項目。臺灣玉女番茄方面,自2020年試種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市場需求量大。百香果種植方面,目前已與臺灣傑農協會簽訂《百香果寒地種植技術》合作協議,今年完成試驗試種,明年將全面推廣。二是引進微生物有機營養液加工項目。與臺灣晨樣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建設,所生産的有機營養液已在果蔬種植基地及牡丹江市周邊推廣試用,産品供不應求。三是引進生物有機肥加工項目。與東莞(臺灣)積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項目利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通過臺灣生物茵劑發酵加工製成,有效推動生態農業和迴圈經濟發展。四是引進南瓜粉加工項目。利用臺灣生産設備和技術,生産南瓜粉,用於食品天然色素填加,産品出口韓國、日本。

  三、政策先導、積極交流

  政策扶持是吸引交流合作,加快西安區臺創園發展的關鍵。市臺辦借鑒先進地區臺創園的經驗,支援和幫助臺創園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等方面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臺灣資金、技術、人才向臺創園聚集,推動園區建設蓬勃發展。用地保障方面:對符合産業發展導向、技術含量高、産業帶動性強的龍頭型、出口導向型、技術先進型及總投資較大的企業,其用地指標在用地計劃中予以優先保障。臺商投資種養業需佔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經批准可採取轉包、租賃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財政扶持方面: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以項目的形式支援園區工作和建設經費,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家級新産品的入園業主,及時申報兌現獎勵政策。金融服務方面: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牡丹江臺資企業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增加信貸投入。臺資農業企業享受國家和省有關農業補貼政策,允許臺資農業企業將其地面物、廠房、設備等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建立和完善臺資企業信用評級和授信制度,加大貸款投入力度,逐年提高企業貸款金額,擴大融資渠道,積極協助解決臺資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支援臺商成立信用擔保公司和參股信用擔保公司。此外,還積極協調簡化創業園臺資企業審批辦理手續,提高服務效率,努力創造優良的營商和投資環境。

  有了相關政策作保障,西安區臺創園則可以更有底氣地通過不定期組織不同層級的訪問團互訪,互邀對方參加兩地舉辦的重大農業活動,交流兩地發展現代農業理念等形式吸引臺灣農民和臺資企業與臺創園開展合作,實現強強聯合、互利雙贏。西安區臺創園成立以來,累計接待臺商近500人次。期間,臺灣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臺灣傑出農民協會、臺灣苗栗縣基層鄉里長及民意代表參訪團、臺灣大學參訪團、高雄市基層代表人士參訪團等臺灣企業、協會、農會及臺商先後到臺創園考察交流,洽談對接了寒地果蔬種植、生物菌肥、生物營養液、再生資源利用、紅小豆營養粥等一批項目;與臺灣傑出農民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臺創園中設立臺灣傑出農民創業園,利用傑農協會果蔬種植專業人員,結合臺創園現有智慧溫室和種植棚室優勢,在農業種植技術示範推廣、新品種引進培育、名優特農産品試種、名貴花卉試驗示範等方面開展合作;2017年以來,坐落于西安區臺創園內的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與臺灣聯合大學、大仁科技大學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並簽署合作協議,目前,農經學院已選派二期24名大學生赴臺灣開展學術交流。(牡丹江市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