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注所以成就好茶
好技術才能出好茶。盡管的一切自然條件都很適合阿里山茶的種植,然而如何告別靠天吃飯,如何將茶葉進行改良加工,讓茶葉優中更優,成為了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和技術總監林志純需要考慮的問題。
“引進臺灣制茶技術,引進臺灣的喝茶理念,將臺灣茶文化也推廣到大陸來,達到兩岸茶文化交流的目的。”林總監告訴記者:經過研究後發現,大陸飲茶偏向清香型,而臺灣的茶葉很多是焙火茶,因此大陸的制茶機器並不完全適合臺灣茶葉的生產。現在,公司使用的焙火機器全部是從臺灣引進的最先進的制茶機器。這樣才可以保證茶葉的質量,也可以保證品牌。
其實,為了種植出精品茶葉,林志純的技術研究團隊還從臺灣帶來了茶園澆灌技術——“用豆漿澆灌茶葉”。主要原理是用黃豆添加生物益菌、紅糖等發酵制成的“豆漿”,就是高山茶喝的“飲料”。每天通過噴灌設施接引或貨車載運到茶山各處,再由人工澆灌到每株茶樹根部。這種“豆漿”不僅可以為茶樹提供易于吸收的植物性蛋白,還具有分解有機質、改良土壤,抑制病菌、凈化土壤等特性。同時茶葉飽嫩度提高,可採周期由原來的六七天延長到十多天,做出來的茶滋味、香氣明顯提升。
還有就是在制茶區設置“北風”效果。李志鴻董事長介紹:“許多人之所以喜歡喝秋茶而不習慣春茶,原因在于秋茶的生長環境和制作工藝決定了秋茶的香氣勝過春茶。我們在茶葉存放車間時,通過多種風扇、空調等儀器設備的調節,在車間內制造出了‘北風’效果,這樣生產出來的茶葉‘春茶也有秋茶香’。”
不僅如此,作為技術總監的林志純還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大陸種植出臺灣新品種茶葉。幾年來,該公司多款新品茶葉先後上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我們每年都會將茶葉送回臺灣參加臺灣地區最高規格的茶葉比賽,每屆都是載譽而歸。比如臺灣的凍頂烏龍茶係列,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種植生產出了口味與其不相上下的同品烏龍茶,在大陸我們給它取名為‘鴻鼎烏龍茶’。其實這兩款茶葉的品質、口感等是相當的。”林志純說。
臺灣茶商看重永福寶地
“大陸的平臺比臺灣大很多,因此我選擇來這里創業,並且努力將自己的成果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感受兩岸不同的飲茶文化。”林志純認為,臺灣制茶的高新技術比較多,而大陸的市場平臺比較大,假如兩者可以完美地結合起來,那兩岸的茶商將會更加受惠。
據了解,目前落戶創業園臺資企業共有45家,涉及臺商投資個體420多人。在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落戶的臺資農業企業有40家。目前,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花卉、茶葉、蔬菜三大特色產業總面積超過10萬畝。其中,茶葉5萬畝,名優花卉1.5萬畝,蔬菜4.2萬畝。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每年到永福參訪的臺灣同胞達2000多人次。該創業園也被科技部授予“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成員單位;永福高山茶成為北京“故宮貢茶”。
2011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收到創業園全體臺灣農民弟兄寫給他的感謝信後親切回信,勉勵廣大臺灣農民同大陸同胞同心協力、發揮特長、優化技術、創新產品、拓展市場,光大中華民族農業文明之悠久傳統面,造福兩岸同胞。
[責任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