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上海本地蟹 想要嘗鮮不容易

2016年10月26日 09:12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三泖、寶島、崇螯、滬寶……對很多市民而言,這些上海本地大閘蟹品牌還很陌生。上海人愛吃蟹,不過大多是“外地蟹”。

  上海本地大閘蟹養殖面積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崇明和松江,青浦、寶山、金山和奉賢少許,但上海的養殖戶在長三角、山東、湖北、青海等外省市的商品蟹養殖規模達15萬畝,上海最主要生產蟹種,產量佔全國的15%。

  “上海本地蟹從外觀、規格、口感、品質等方面,均不會低于全國其他地區的大閘蟹。”上海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係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介紹,尤其是上海大閘蟹採用良種的比例高,選用具有上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水產新品種“江海21”,外形的美觀度和整齊度優于其他大閘蟹,具有“腿長”這一顯著的特點。“良種在上海應用率達60%,而全國平均覆蓋率則低于10%。”

  2010年,市農委聯合市財政啟動上海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建設,針對本地蟹產業現狀和關鍵問題,建立“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係”,集良種研發與培育、蟹種培育、池塘生態養成、配合飼料利用、病害預警預防、蟹產品加工和產業經濟分析等于一體,今年啟動第二輪建設。此外,市郊各區根據自身氣候與水文情況,制定科學養殖模式。例如“崇明模式”是鹹淡水混合的環境下引進水草、螺螄等水生生物,“松江模式”則注重稀放蟹種、池塘種草、底部增氧、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相結合。

  今年被稱為大閘蟹的“特小年”,由于各地高溫雨水天氣較多,大閘蟹的產量、規格均受影響。上海市河蟹行業協會會長黃春分析,本地蟹也不例外,平均規格在三兩五左右,價格比去年高10%-15%。

  “上海本地蟹由于產量有限,品質又好,可謂供不應求。”王成輝教授介紹,今年本地蟹“雌三雄四”的售價達70-80元/只,高于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通常在10-12月份就銷售完畢,“每位市民想吃到完全上海本地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