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清水:培養“五型”農民 助力精準脫貧

2016年05月26日 16:30 來源:清水縣委外宣辦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清水縣加快産業結構調整,聚焦勞動力技能提升,組織實施了精準扶貧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積極培育“技能型”、 “勞務型”、“創業型”等“五型”農民,拓寬致富渠道,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一是培育“技能型”農民。圍繞林果、畜牧、經作、中藥材等富民增收工程,以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為切入點,結合鄉村産業發展實際,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一人一技”的培訓要求,增強培訓效果,確保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工程取得實效。

  二是培育“勞務型”農民。以打造“充國保安”、“軒轅故里家政”、“軒轅故里建築工”、“軒轅故里縫紉工”等勞務品牌為目標,開展相應的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使廣大農民工真正掌握一技之長,都能拿到職能技能鑒定證書,切實擺脫苦力型務工現狀,不斷提高務工收入。

  三是培育“創業型”農民。針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和産業大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規模種植中藥材、農作物,形成“種植+半加工+銷售”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目前,已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多家。

  四是培育“兩棲型”農民。縣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民營企業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頭戲來抓,加大土地流轉,全力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瓜果基地、特色農業生産基地,千方百計為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目前,全縣已發展忙時種田,閒時掙錢的“兩棲型”農民3000多人,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

  五是培育“創新型”農民。將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加快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路建設,打造網店運營、加強創業服務、促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鼓勵農民通過開設網店、微商等形式,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激發農民致富創業熱情。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