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都市農業,保障供給,要突出保產能、保重點品種。保產能,關鍵是要保住耕地。城市周邊耕地面積雖然不大,但大都是生產條件較好的優質耕地,一定要保護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最好的農田往往都在郊區,都是投入最多的,城鎮化規劃要避開這些農業用地”。保重點品種,就是要保居民必需、受客觀因素影響大的“菜籃子”產品穩定供應。一些“菜籃子”產品,需求剛性,不易儲存,遇上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很容易出現脫銷斷檔。各大中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必須保證重點品種基本產能,保持一定的自給率,增強本地應急保障能力。
二要著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發達國家實踐看,都市農業的現代化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城市郊區農業資源數量有限,僅靠第一產業難以支撐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只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接二連三”,才能突破資源瓶頸、拓展發展空間。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特別重視讓農民更多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使產業融合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門路,而不能變成少數工商企業和能人謀取不合理利益的渠道。在這方面,思想上要時刻有這根弦,工作中要多下功夫、想辦法。
三要著力推進技術創新。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必須緊緊抓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注重科技人才培育,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競爭力提升。要特別重視充分利用城市周邊科研院校聚集、人才資源豐富、技術創新體係健全的優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生物農業、“互聯網+”現代農業,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在都市農業全產業鏈上的應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四要著力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市農業要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上做出表率,在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方面走在前列。要從都市農業發展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和激勵機制上多管齊下,統籌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的關係,努力把都市農業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區、宜居城市的後花園、綠色空間的守護者。要劃定農業空間保護紅線,加強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把山水林田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謀劃。
三、切實加強對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一要加強主體責任。“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求,市長對“菜籃子”產品的供給保障、質量安全、應急管理、市場調控負有主體責任。都市農業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支撐,都市農業搞好了,“菜籃子”的保障就會有堅實的基礎。所以,各地一定要把都市農業發展作為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重要抓手,切實抓緊抓好。
二要加強規劃引領。規劃先行,謀定後動。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編制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規劃,並抓好組織實施。有關部門要根據規劃統籌安排支持措施,讓規劃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使都市現代農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要加強體制創新。要積極創新農業資源配置方式,探索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經營主體,多種方式吸引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都市農業發展。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強化農業產前產後環節一體化,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農業收益分配方式,保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民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創新市場調控方式,促進農產品市場的平穩運行。
四要加強區域協同。城市周邊和其他地區要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中實現優勢互補、互為支撐,要避免同質競爭、地區封鎖。大中城市要搭建開放、暢通、共享的科技資源交流平臺,促進形成農業區域性關鍵技術協同創新機制。城市管理者要秉持開放心態,勇于破除行政壁壘,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質量安全監管、物流體係建設等方面加快實現同等待遇,同時加強區域間的協作交流,攜手推進農業現代化。
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天地廣闊,潛力巨大。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銳意進取,扎實工作,不斷開創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