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代表委員熱議治理食品安全源頭 農業成焦點

2016年03月17日 16:5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網售食品 虛擬世界重監管

  網售食品的安全狀況直接關係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政協副主席、陜西省工商聯主席馮月菊就建議,加大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探索構建全方位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體係。

  馮月菊說,當前,網絡食品安全監管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對消費者來說,無法有效判斷食品的質量和安全狀況;對生產經營者來說,違法行為隱蔽且成本較低;對監管者來說,面臨著對象多變、職責交叉、依據缺失、地域模糊等諸多挑戰。

  為此,馮月菊建議,應盡快出臺專門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辦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應加強協同合作,加大網絡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供給、收集與反饋力度,確保經營者、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供的質量信息充足、專業、可信。

  綠色發展 完備相關標準法規

  全國政協委員、東北林業大學副校長趙雨森建議,“十三五”時期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人們既要吃飽,也要吃好。

  趙雨森建議健全綠色食品安全監管綜合協調制度,強化政府法定職責。相關部門應抓緊完善綠色食品的立法工作,參照國際慣例適時調整現行法規,以強制性手段保證綠色農產品順利發展,並逐漸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

  “特別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綠色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趙雨森說,建立綠色食品安全平臺意義重大,它將改變傳統農業的思維和管理方法,培養從業人員在生產流通各環節推進標準化和流程化,更有利于提高綜合效益。

  “要讓人們感覺更安全,讓標準更科學、完備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賴學佳認為,“一些多年前的老標準,那時人們缺少安全評估的意識。現在,我們新出的一些食品行業標準都有安全評估,這樣的標準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了提升食品行業的安全門檻。”

  賴學佳說,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法的修訂,主要體現在標準、監管和問責三方面。他建議加強農副產品質量法等的修訂,出臺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配套法律法規。

  賴學佳表示,隨著食品安全法規更加完備,監督執行到位,我們完全應該對‘中國制造’的食品充滿信心。”記者婁奕娟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