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19:30,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辦主題為“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進展情況”的網路訪談,邀請3位全國人大代表沈健、鄧秀新、方青(女),結合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與網民進行線上交流。
[新華網記者]各位代表好。現在有新華網網友想向鄧代表提一個關於成才的問題,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每個年輕人最後都成為人才、成為棟樑,可是怎樣才能培養出棟樑之材呢?是從小一板一眼的按照一個模式來,還是做一些改革,給一些自由?謝謝。
[鄧秀新]這個問題特別好,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條龍,成為棟樑,成為有出息的人。但是實際上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為棟樑,它只是一個追求。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説,我們進了大學門以後,或者進了學校門,我們要努力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棟樑。但是這有個人的天賦在裏面,有的人可能因為學習習慣的原因,可能不會成為棟樑,但是我們作為老師來説,希望他成為棟樑。 在高等院校,具體來講怎麼讓一個學生成為棟樑呢?有幾個方面:一是好的教學計劃或者説一個好的教學大綱。二是有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氛圍,一個好的校風熏陶他。對於社會來講,成才是多樣的,從教育的角度,層次可以多樣化。換句話説,如果社會上個個都是棟樑,這個房子就蓋不起來了,還要有磚頭,還要有水泥吧。因此,層次多樣化是為了讓人人成才的,這個才有大有小,有棟樑之才,有門板之才,有可能做鋪地板之才。三是成才的多途徑。四是更新人才觀念,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不一定是説當了CEO、當了總理就是才,只要對社會有作用、有貢獻,自己能夠做一些對社會上有用的或者有貢獻的事,我覺得自己就應該是成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