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

2009年四大法制熱點

時間:2010-02-02 10:50   來源:北京日報

  一、民事領域:瑕不掩瑜的侵權責任法

  2009年12月26日,《侵權責任法》這部與《物權法》一樣,核心在於保障私權、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歷經4次審議後終於面世。該法對公民民事權益進行了全方面、多層次、立體化保護,堪稱保護公民人身、財産權益的集大成者,其內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法學專家評價稱,《侵權責任法》是繼《合同法》、《物權法》之後,我國民事領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它是法治社會中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基礎。然而,在掌聲之外,該法關於高空拋物致害責任的規定,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問題都引起了爭議。如《侵權責任法》雖然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但是該法亦同時規定,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由此一來,《侵權責任法》是否能夠解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就又成一個新的爭議話題。

  二、訴訟領域:方生方死的新《律師法》

  2009年是新《律師法》生效一週年,但也有人戲稱2009年是新《律師法》祭辰一週年。因為新《律師法》從生效的那天起,一些部門和地方就公開拒絕承認該法的法律效力。拒絕執行《律師法》的最大理由是認為《刑事訴訟法》是全國人大通過,《律師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因此《刑事訴訟法》的效力位階高於《律師法》,並以此為由拒絕執行新《律師法》相關規定。對此種質疑,支援《律師法》的觀點認為,儘管全國人大制定或修改的法律相對更重要和權威,但並不等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或修改的法律在效力位階上比全國人大制定或修改的法律低一級,《律師法》修改後突破了《刑事訴訟法》的部分規定,應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執行。他們認為,“我國不應該有哪個部門置身於法律之外,視法律為廢紙,願意執行就執行,不願意執行就不執行。”

  三、刑法領域:老樹新枝的刑法學

  犯罪構成理論是刑法理論的基石,犯罪構成理論一旦改變,意味著整個刑法學體系的改變。2009年,三階層犯罪構成論體系替代了以往通行的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第一次受到公開質疑。這一變化迅速演變成軒然大波。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的支援者認為,將根本沒有形成通説的三階層理論,向廣大考生乃至理論界和實務界強行推行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對於這一批評,三階層犯罪構成理論的主張者和支援者採取了暫時擱置爭議的軟處理態度。他們認為,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已逐漸顯示出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跡象,實踐中産生很多問題,因而必須要提出一些替代性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刑法理論為立法和司法實踐服務的問題。

  四、行政法領域:眾矢之的的《拆遷條例》

  2009年,唐福珍抵制拆遷事件,不僅使拆遷衝突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也使《拆遷條例》再一次成為眾矢之的。現行《拆遷條例》雖然經過2001年修改,但其整體立法理念仍是以保障政府權力為中心,過於強調公民“服從的義務”。《拆遷條例》的多處規定歷年來始終備受質疑,如對公益和商業拆遷不加區分;將補償主體定位為拆遷人,將本應是行政法律關係的拆遷補償關係界定成民事法律關係;授權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沒有依法徵收的前提下就可給予拆遷人拆遷許可等。作為上位法的《物權法》出臺之後,對《拆遷條例》與《物權法》有衝突的地方進行徹底修改,成為眾望所歸。(作者為司法部研究員)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