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連3月22日電 (記者 路梅)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22日在大連舉行,來自兩岸的30余位青年學者圍繞“未來四年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前瞻”主題進行探討。
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研討會開幕致辭時表示,過去四年兩岸關係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為:和平發展深入人心,政治互信日趨增強,經濟合作碩果纍纍,人員往來充滿活力。未來四年,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有四個,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善用三個杠桿。
周志懷指出,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一是兩岸雙方的政策選擇能否相向而行。關鍵是雙方能否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
二是兩岸雙向交流的進一步擴大,會否進一步深刻影響兩岸民眾思維方式的改變,民意會否隨之發生變化。應該説,隨著未來四年兩岸人員往來與經濟合作的日趨密切,特別是兩岸文教交流、陸資入島、雙方互設辦事處,以及“一日生活圈”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格局的深化,漸進式融合將會逐漸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三是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調整能否避免其重蹈覆轍,不再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阻礙與破壞力量。2008年以來,島內反對“臺獨”、要求和平,反對對抗、希望雙贏的聲音不斷增強,民進黨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大的政策調整壓力。
四是兩岸在既有對話協商基礎上,能否為逐步破解兩岸政治難題不斷創造條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增新亮點。
周志懷認為,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善用三個杠桿。一是政策創新杠桿。要在把握和探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政策創新,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後四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政策創新的關鍵是要面對、研究與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二是民間交流杠桿。過去的四年,兩岸大交流雖然前所未有,但民間活力尚未能充分展現。民間交流杠桿的充分發揮,將會重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生動力,使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三是文化教育交流杠桿。文化教育交流是未來四年繼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內容。繼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將為增進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認同創造更為堅實的基礎與條件。
據悉,本次研討會為期一天,共收到大陸和臺灣學者提交的論文31篇,議程分為論文發表和綜合討論兩大部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