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專家談十二五兩岸專章:反“臺獨”保和平仍是主軸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期:2011-04-19 13:29

 

  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以專章形式規劃兩岸關係發展,如何解讀其中傳遞的資訊?“十二五”為未來5年的兩岸關係勾畫出了怎樣的圖景?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

  反“臺獨”保和平仍是主軸

  記者:您如何評價“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有關兩岸關係的部分?

  王建民:今年兩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以專章形式規劃兩岸關係發展,充分顯示了兩岸問題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十二五”關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思想是“保和平、促經濟、廣交流”,這將成為未來5年兩岸關係發展的行動指南。

  記者:“十二五”規劃綱要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為題,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和平發展”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詞?

  王建民:的確如此。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核心是“保和平”,即以最大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強調“和平發展”,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海峽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島內複雜的政治結構與政治格局。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為兩岸關係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獲得民眾對其大陸政策的肯定與支援,但因未能很好解決島內民生問題等原因,島內藍綠政治力量對比經常呈現變化,有時會出現“藍消綠漲”的情況。在島內,堅持“臺獨”路線的民進黨仍然有一定空間,“臺獨”分裂勢力仍在發展,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新的變數與隱憂。

  記者:那麼,未來5年,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王建民:目前,國共之間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一定的政治基礎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但兩岸在推進政治對話、政治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等方面仍有認知差距與分歧。

  因此,“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5年,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是: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不斷努力,逐步消除障礙,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簽署和平協議創造條件,累積經驗。

  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新契機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實施元年,兩岸經濟合作步入“ECFA時代”。

  王建民:在“十二五”兩岸關係發展規劃中,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是重中之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正式邁向“ECFA時代”,除了已啟動實施早期收穫清單的降稅進程與服務市場的局部開放外,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年初成立的“經合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功能,展開ECFA的後續協商,即展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與爭端解決等4項協議的談判並簽署協議,這將是“十二五”期間最重要的兩岸經貿工作之一。

  預計通過ECFA後續協議的相繼簽署及協議的逐步實施,未來5年時間內,兩岸貿易投資自由化發展將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記者:“十二五”規劃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了哪些契機?

  王建民:“十二五”規劃提出,兩岸“加強新興産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這必將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新契機。

  兩岸已有動作。臺灣“經濟部”日前專門成立“兩岸産業佈局策略小組”,重點是瞄準大陸“十二五”規劃的産業發展目標。“經合會”機制下成立了“兩岸産業合作工作小組”,海峽兩岸已就産業合作展開多次協商。“十二五”期間,將有更多的臺商參與“十二五”産業發展所提供的龐大商機,不僅有助於實現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及提高兩岸産業國際競爭力,而且將促進兩岸産業新融合,加快兩岸産業一體化發展進程。

  促進兩岸全面交流與往來

  記者:在兩岸文化交流方面,“十二五”規劃給我們什麼啟示?

  王建民:兩岸關係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更重要的是促進海峽兩岸的全面交流與往來,尤其是加強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同胞情感,實現兩岸心靈之通,增強民族凝聚力。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指明瞭未來將持續推進海峽兩岸“大交流、大發展”的局面。事實上,近年來,海峽兩岸在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方面已有共識,並做出積極努力。去年第六屆國共經貿文化論壇的主題就是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並達成多項共識。兩岸學者也積極探討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意義、方式和路徑。未來5年,兩岸簽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應該是兩岸所期盼和努力的方向。

  在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兩岸心靈溝通、情感交融時,有一點不能忽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取代。(記者 李煒娜)

 
編輯: 徐維彬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