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蔡瑋:理性看待“臺灣之光”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日期:2010-05-18 09:53

 

  其實,除政治和政客外,臺灣社會的各個方面還是有其可觀之處,和其他地方比較起來,臺灣民眾算得上是相當的善良、溫暖、開朗、熱情、有禮、易於相處、願意助人,大陸朋友不必被部分媒體所誤導而心存畏懼。臺灣可以一來再來。

  不過,這些年來,我們也一再看到所謂的“臺灣之光”,從體育到藝術、由學者到廚師、從設計到製造、由研究結果到探險行動,斗大的標題動輒就是某某成為“臺灣之光”。雖然這不是件壞事,但這或也突顯出臺灣孤立日久,全臺上下缺乏信心的一面。

  打了一場好球、研究有了新的發現、贏了一場比賽、得到國際獎項,從而得到各界的肯定,當然值得高興,尤其是如果這些表現是出於一般升斗小民的樸素表現,這就更值得稱揚。臺東菜販陳樹菊女士持續助人的義行尤其如此,但如果把某些芝麻小事也動輒冠以 “臺灣之光”,“臺灣之光”似乎也太廉價了一點,太多了一些?

  除此之外,本著愛深責切的著眼點,筆者也必須客觀地指出,臺灣人的善良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選擇性的,有些人就是對來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大陸、越南的外籍勞工或配偶存有歧視的心態和做法。如果這些偏差是出於某種優越感,這就有待透過長期教育來逐步加以改善,但如果是有制度性的歧視存在,當局就難辭其咎,必須儘快改善。

  愛鄉、愛土其來有之,適度地區別我群、他群也能接受,合理地凸顯自己的成就並非不能理解,但大家還是應該理性地來看待問題。只有缺乏自信的社會和民眾才會動輒強調自己的優異,才會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這不是一個理性的態度,光就這點來看,臺灣仍然有待加油。

  對臺灣來説,不刻意地和別人比較和競爭,但也不怕競爭和比較,不卑不亢、不怨天、不尤人,有信心、有目標,堅定地依循自己發展的模式,深化自己現代化的成就實為當務之急。 (作者蔡瑋,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編輯: 徐維彬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