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李家泉:“臺獨”既賣臺又賣國
 
 
來源:台灣網      日期:2007-11-27 14:07

 

  所謂“賣臺”問題,在臺灣已經吵嚷多年了。是真是假?以及還存不存在“賣國”問題?前者大炒,而後者都無人敢講。“賣臺”和“賣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賣臺”之説的聲音響徹雲天,也鬧翻了天,而“賣國”之事,雖然大有人在,卻無人敢説。我看,臺灣目前所謂“賣臺”未必是真,而“賣國”雖不説卻又未必是假。

  什麼是“賣臺”?按照執政黨中某些人的標準,那就是“主統”、“反獨”、“不愛臺灣”的人。這種人在哪?多在“藍營”、“外省人”、“與中國大陸往來密切”的人中。這樣的“賣臺”者,我看就未必是真。

  什麼是“賣國”?執政黨中無人講過,也無人敢講。而按照我的標準,那就是“崇洋媚外”,自顧當外國人的“龜兒子”、“龜孫子”、一心“抱外國人大腿”、“反統擁獨”、要把臺灣變成外國“附庸”或“附庸國”的人。這種人在哪?多在“綠營”、“本土”、“本省”、堅決要求“獨立建國”的人。這樣的“賣國者”,雖無人敢講卻又未必是假。

  “賣臺”與“賣國”有什麼關係?我看,凡真正“賣臺”的人必然真正“賣國”。“馬關割臺”,就既是“賣臺”又是“賣國”,清朝政府和李鴻章就既是“賣臺”又是“賣國”。依此類推,凡是靠外人、魅外人,害臺灣、禍臺灣的人,就既是“賣臺”又是“賣國”。於此可見,那些妄圖依靠外國勢力,主張“臺獨”、反對祖國、反對統一的人,就既是“賣臺”又是“賣國”。“賣臺”必“賣國”,“賣國”才“賣臺,這是一對“孿生子”。現在臺灣那些自吹“愛臺”者,實際就是既“賣臺”又“賣國”。

  “賣臺”和“賣國”的反面,就是“愛臺”和“愛國”,兩者同樣是統一的。舉兩個例子:一個是:一百七十週年以前、清道光年間出任臺灣兵備道即當時臺灣最高行政長官的姚瑩,他協助鴉片戰爭中的主戰派林則徐等,抗擊英國侵略軍,五戰五勝,戰績輝煌,且為官清廉,注重實踐,推行“愛民、安民、富民”政策,卓有成效,深得臺灣民心。這就是既“愛臺”又“愛國”。另一個是:一百二十多年以前,清光緒年間出任臺灣首任巡撫的劉銘傳,他在臺主政期間,領導臺灣軍民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抗法保臺戰爭。他不但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在反對法國侵略軍方面取得了關係當時全局的決定性勝利;而且在戰後,臺灣建省時,作為首任巡撫,又以極大的熱情,為臺灣省的近代化建設嘔盡心血,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成為“臺灣近代化事業的奠基人”。這是又一個既“愛臺”又“愛國”的人。此兩位,不過是千千萬萬愛臺保臺典範中最突出的例子。

  清朝政府期間,雖然涌現過無數愛國愛臺之士,但總體上它又是對外割地賠款、賣國又賣臺的政府,“馬關割臺”是一例。為當時的反動統治者之所作所為,不能與祖國大陸的一般人民混為一談,更不應讓後來人承擔責任。今日臺灣的分裂主義者,絕不可以此為藉口,從而行反祖國、反統一之實。

  臺灣畢竟是中國的一部分,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八年浴血抗戰,是以付出的巨大犧牲換來了臺灣的回歸祖國,洗雪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如今決不允許少數“臺獨”分子再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説到底,“臺獨”不過是外國反華勢力侵略政策的産物,是他們歷史上一貫歧視和侵略中國政策的繼續,也是他們利用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挑撥離間,用以為自己的帝國主義政策服務所造成的惡果。臺灣問題一天不解決,就説明我們反帝反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還一天沒有完成。

  總之,“臺獨”既是“賣臺”又是“賣國”。“愛臺”是假,“賣臺”又“賣國”才是真。臺灣人民總有一天會明白真相,欺騙是不可能長久的。

 

 
編輯: 齊曉靖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