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兩岸和平統一奔走的王在希
 
 
來源:羊城晚報      日期:2012-07-23 10:48

 

  王在希簽名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恢復商談紀念封

  藏書與集郵交互輝映

  《藏書記事憶人:簽名封專輯》 (新華出版社)熊光楷 著

  熊光楷,上將,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愛好藏書。他在收藏簽名書的同時,也收藏了簽名封。簽名書與簽名封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得益彰。一枚枚小小的簽名封,上面可以記載國家大事,也可以記錄普通交往,而一個個簽名,把收藏者和簽名者溝通聯結在一起,成為一幕令人難以忘卻的記憶。現選摘熊光楷將軍新著《藏書記事憶人:簽名封專輯》一書章節,供讀者欣賞。

  王在希有著多重身份:作為軍人,他曾經是與我同在總參謀部工作的同事,被授予少將軍銜;作為官員,他曾任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作為社會團體領導,他現在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作為學者和教師,他接受我的邀請,擔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同時還是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國防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兼職教授……雖然有那麼多不同的身份,但王在希工作中的核心主線,還是臺灣問題———做臺灣問題研究,為兩岸和平統一奔走。

  我收藏的王在希簽名紀念封與簽名書,也都圍繞著這條核心主線。

  王在希的簽名紀念封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恢復商談紀念封。上世紀90年代初,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分別成立,雙方建立起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的渠道,先後舉行了1993年汪辜會談、1998年汪辜會晤等17次商談。但到1999年7月,兩岸商談因基礎遭到破壞而陷入中斷。2008年3月,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出現難得的歷史機遇。2008年6月12日,海協會和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正式恢復協商談判。此時,王在希擔任海協會副會長,由他在這個紀念封上簽字,具有特殊的意義。此後不到一個月,2008年7月6日,王在希應邀赴臺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回來後,他告訴我:“我研究臺灣問題40年,這次有機會到島內實地考察,收穫很大。”

  王在希贈送給我的簽名書是華藝出版社的《臺海形勢回顧》,1996年5月第一版,2003年7月第二次印刷。這本書是大陸學者有關臺灣問題研究較早出版的一本文集,出版時曾受到海內外關心和研究臺灣問題的學者專家及有關人士的重視,香港一些媒體還專文對此書進行了介紹。

  收錄在《臺海形勢回顧》中的第一篇文章,是1990年1月發表于《臺聲》雜誌的《李登輝對蔣經國政策路線的傳承與異化》。在這篇文章中,王在希明確點到李登輝偏離蔣經國政策軌道的四個方面:一、在對外關係上,由強調“實質外交”演變為“彈性外交”;二、在修訂大陸政策時,逐步以“臺灣意識”取代“全中國意識”;三、在對“臺獨”勢力做法上,採取比以往更加寬容的態度;四、在推行本土化問題上,目的和做法也大相徑庭。據此,王在希認為,李登輝的內外政策“既不利於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也不利於臺灣社會環境的改善和島內經濟的發展”。應當説,這是大陸學者中較早預告李登輝將要露出“臺獨”本質的文章。

  作為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組織了不少涉臺活動,包括參與組織海峽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2010年5月,第二屆邀請賽在南京舉辦時,我還與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許嘉璐一起受邀在閉幕式上頒獎。王在希在這次活動中獲得了特別貢獻獎。熊光楷

    

 
編輯: 普燕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