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奧克蘭華社龍年舉辦了解居住國歷史文化活動
 
 
來源:人民網-華人華僑頻道      日期:2012-02-06 15:32

    新年後的第三個週末,紐西蘭奧克蘭豪域歷史村(Howick Historical Village)古風盎然的鄉間小徑上,穿行著一群托著“長槍短炮”攝影器材的華人攝影家,除了殖民時代蒼苔斑駁的寓棚與木屋,荒草中腐朽的木車輪、生銹的爬犁,都成為鏡頭瞄準的焦點。陽光下撐著蕾紗小傘身穿蛋糕筒裙的金髮女郎,由戴著閃亮鋼盔一身戎裝的男士攙扶,來到草地上野餐,時光倒流一百七十年,仿佛重現初履斯土的場景,而古宅門廊裏華人少女妙指彈奏出的絲竹管弦之音,又給人時空交替文化共鳴的美感享受。

  豪域區議會主管經濟、觀光及文化的華人黃偉雄議員,作出“慶祝龍年活動”的策劃,並推動以區議會名義主辦這次活動。其中一項于豪域歷史村內舉辦的“華人攝影藝術展覽”,是“慶祝龍年活動”系列中之一部份。

  選擇豪域歷史村作為“慶祝龍年活動”的啟端,有著多重的意義。第一,包括付近的Panmure 、otahuhu、Onehunga還有豪域這一地區,是大奧克蘭歷史蘊藏極豐之地,歷史村更被英國殖民後裔視為文化之魂歷史瑰寶;第二,自華人初民乘桴渡海至紐淘金迄今一個半世紀間,豪域所在的奧克蘭東區已成為全紐華裔定居人數最多之所,該區內有著更多元的中國色彩;最後,由豪域的Kiwi主辦華人傳統節慶,不僅體察地方政府及主流社會對包括華人在內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珍視,也有助促進華裔移民全方位融入本地社會。

  在星期天歷史村的攝影采風中,並非僅只通過華人攝影家的鏡頭,以個人審美角度通過光影線條構圖被動地再現村中景致風光,另一方面小村的英倫文化與歷史風韻也深深震懾眾藝術家之心靈情感。

  歷史給人啟迪,也引起彼此心曲交響共嗚。鑽進低矮陰暗的raupo農舍,環顧陋室中粗劣的桌椅與工具,足能想像當年歐裔墾荒歲月裏孤燈獨眠之清苦,為了開拓建設這片美麗的土地,歐裔、華裔以及各族裔的人民,都流過同樣的血汗,付出過同樣的辛勞。

  豪域歷史村在五十年前由一群有志保存歷史的有心人士倡議籌建,一九七二年與市府磋商取得艾思蒙五英畝(後擴至七英畝)土地,耗時八年始於一九八零年正式成村對外開放,保留的三十二幢建築包括貝爾家族的維多利亞莊園豪宅,也有農舍、棚屋、士多、法院、教堂、學校、木工及鐵匠工場,甚至還有一座小磨坊。

  該村保存的是被稱為“紐西蘭皇家志願軍團”(Royal New Zealand Fencible Corps)的歷史。一八四六年因毛利酋長率眾在島嶼灣羅素五次砍倒英旗,引起英國移民恐慌。盤據紐喀裏亞多尼亞及大溪地的法軍又有侵紐動向。格雷總督遂返英求援,得獲允準招募志願軍團來紐協防平亂及墾殖拓荒。由一些在阿富汗、馬爾他、印度作戰過的退伍英軍報名組成,每名志願軍抵紐後可領日薪一先令三便士,並獲分發兩個房間的平房及土地,服役期七年。

  先後有七百二十一個家庭共二千五百人,在五年間分乘十艘帆船先後抵達。除了三人返回之外,絕大多數人都留下來,紐西蘭皇家志願軍團計劃成為最成功的移民個案,在當年二千五百人開拓墾荒的地方,今天已有超過五十萬人居住,其中也包括聚居此地的數萬華人。

  這些華人同胞安居樂業於此,幾乎每天都去萬壽宮飲茶,到艾斯蒙的免費公共泳池戲水,有的居住區內十多二十年,居然沒有進過這座歷史村。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存在自己身邊的這段歷史,濃縮了殖民時代不落日帝國的野心、移民與原住民的恩怨、異域生活的夢想與辛酸,這真是一種遺憾。

  能夠選擇在紐西蘭生活,是一種緣份更是福氣。除了享受此間純凈的食物和宜人的天氣,也應該嘗試了解與熱愛身邊的歷史,這是一條融入的快捷方式,也能增添歸屬感,令我們在紐西蘭的人生更快樂美好。(紐西蘭中華新聞網供稿 記者 南太井蛙 )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