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多雲轉晴 11 ~ 3 ℃ 北風3-4級轉4-5級/臺北 陣雨 26 ~ 2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2003年臺灣軍事大事記

  時間:2005-12-15 17:27    來源:     
 
 


1月

  6日,臺灣《自由時報》報道稱,由於目前臺軍多種導彈、雷達、戰機和直升機都缺乏先進敵我識別能力,一旦發生戰事,極可能誤擊美軍協防臺灣的航空兵力和周邊民航機,或遭美軍擊落,在美方要求下,臺正積極在各式導彈上加裝或換裝新式自動敵我識別系統。

  9日,臺“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參加“臺灣國防安全與空權研討會”時稱,空權是臺灣安全的指標,一旦臺海發生衝突,海空軍是第一時間臨戰的軍種,也是臺海防衛成敗關鍵,因此維持臺海空優至關重要。

  12日,針對李登輝鼓吹臺灣應該發展攻擊性武器,臺軍方引用“國防部長”湯曜明任“參謀總長”時的發言表示,臺軍是守勢作戰,作戰範圍是“臺灣海峽的領空、領海區域”,絕對不會到大陸去作戰,也沒有組建兵力到大陸作戰的規劃。

  13日,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志願士兵服役條例修正草案”,為“募兵制”的推動建立法源基礎,臺軍兵源從徵兵制向募兵制發展。

  26日,臺灣媒體報道設,臺軍《軍事事務革新備忘錄》出臺,臺將成立“導彈司令部”,統一負責“遠距導彈、精準導彈及防空導彈戰力”。據稱這是臺“軍事事務革新”第一階段中唯一擴編並達“司令部”位階的部隊,顯示臺軍積極建構反導彈戰力與先制攻擊的決心。

  2月

  7日,臺“行政院院長”遊錫堃指示成立跨“部會”的“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召集,此一跳脫傳統限于軍事範圍之舉,據稱是為了防止未來中國大陸對臺灣可能採取的軍事或非軍事行動。

  13日,臺“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在美國稱,臺灣絕不會主動對中國大陸發起戰爭,不採用攻擊性武器;兩岸應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陳肇敏係應邀參加“美臺商會”主辦的“防禦工業會議”,曾與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勞勒斯會談。

  3月

  10日,臺“國防部長”湯曜明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作“國防業務報告”時稱,2003年臺軍在軍品採購、維修上將大量釋出由島內廠商承辦,金額約新台幣580億元。而且預估到2011年可達906億元。

  4月

  15日,臺軍年度最大型演習“漢光十九號”展開,首先進行高司指揮所模擬和電腦兵棋推演。這次演習是臺曆次漢光演習規模最大的一次。

  19日,的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漢光19”演習第一階段討論結果是,臺海一旦發生戰事,臺軍獨立作戰的時間為兩周,但美方希望能 獨立作戰至少達4周。另外,對於臺軍承受“第一擊”後存活率問題,臺設定的目標是,空軍與海軍要能保存戰力3/4,陸軍則保持80%。在戰爭預算準備方面,從過去8兆元提高至12兆。

  5月

  11日,臺灣媒體報道,由於SARS疫情的蔓延,臺軍方所屬“國軍預防醫學研究所”受令整合島內防疫醫療資源,全力開發SARS疫苗及治療方法,使這一生物戰機構對 外曝光。成立約30年的“預防醫學研究所”是臺軍極機密的單位,從事生物戰防護的科學研究。“預研所”位於臺灣的三峽山區,在蔣介石指示下由以色列協助成立。營區隱密,警衛森嚴。

  6月

  3日,臺灣媒體報道,臺美就基德艦軍售達成協定,將減少100枚隨艦“標準”型防空導彈,使總採購額比原價下調15%,達到此前臺“立法院”通過的決議的要求。與此同 時,臺“立法院”也變相將基德艦預算案解凍。

  5日,繼海軍官校女學生許舒湘在1998年進入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就讀後,海軍官校另一女學生余長蓉也在眾多競爭者中以優異成績考取美國海軍官校,成為臺灣首位進入美國海軍官校就讀的女官校生。

  20日,臺灣“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所屬CH-47SD運輸直升機空中運輸營在臺南縣歸仁鄉航空基地舉行成軍儀式,“陸軍總司令”霍守業稱,這表示臺軍地空整體作戰“邁向嶄新里 程碑”。運輸營加入9架性能優越新型CH-47SD運輸機,每架造價超過10億新台幣,用以載運人員及油彈等裝備,可採內載或外吊方式,也具有水上起降功能,總量達5.4萬磅,馬力4867匹,最大負載1.4萬磅,最大航程1170公里,續航時間4.6小時,性能優越。

  8月

  9日,臺媒體引述英國《簡氏》週刊的報道,稱臺自行研製的“雄三”導彈兩年 內可量産服役。這種導彈是臺反制打擊戰略的一環。

  14日,臺灣媒體報道,為避免未來5到10年內出現防衛優勢傾斜,臺“行政院”已原則同意“國防部”編列5200億的特別預算,用以採購長程預警雷達、柴油動力潛水艦、愛國者三型(PAC-3)防空導彈等。

  15日,臺“國防部長”湯曜明稱,如實施兩岸直飛臺灣海峽,中共戰鬥機僅需3至5分鐘就到達臺“領空”,從而對臺“國防安全”造成重大衝擊。

  25日,在“漢光19”實彈預演中,被稱為“光華六號”的穩形導彈快艇首次亮相。這艘型似小拉斐葉特艦的快艇未來量産30艘後,將搭配海軍即將獲得的“基德級”艦及其他現役“成功級”艦、“康定級”艦或“濟陽級”艦以及500噸級的“錦江級”艦,編成“高低配”的完整海上打擊艦隊。

  9月

  4日,陳水扁在金門巡視時稱,上任3年多以來,臺軍基地不管多高多遠,至今已全都至少巡視過一次。陳水扁稱,中共未來“犯臺”的行動,將實施多面向、多層次的打擊,以全方位、全縱深,驟然、瞬間、無預警的方式,向臺發動突襲。

  22日,臺報報道臺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所屬的“水下噪音暨流體動力研究中心”最近完成“超空化潛體之阻力試驗”,意味著臺灣已掌握髮展超級水雷技術。潛體速度在10米水深可達時速115公里,20米水深時速更高達約160多公里。

  26日,湯曜明在親民黨“立法院”黨團透露,臺軍一定要轉型、調整,未來將編為“國防軍”,以三軍聯合作戰為主體。

  10月

  7日,臺“國防部”向“立法院”提交業務報告稱,2004年度“國防預算”軍事投資項目重點在資訊與電子戰,及導彈防禦體系和制海戰力整備。該 項目預算為677億元,佔總預算的25.5%,比2003年度增加147億元,主要是用來支付偵搜雷達、“博勝”專案與“光華七號”等重大採購案。人員維持費為1327億元,佔總預算的一半。

  8日,臺“國防部”向“立法院”提出報告稱,臺軍思維已明顯朝“攻擊性防禦”方向發展,強調攻勢性的“反制”作為,並要以多元化反制投射兵力對敵精準打擊,摧破大陸“犯臺戰力”。臺軍方稍後還稱,不排除對大陸“先發制人”進行打擊。

  20日,臺陸、海、空及聯勤四大“司令”在“立法院”表示,陳水扁的催生“臺灣新憲法”是“候選人政見,不是國家政策”。

  11月

  3日,臺“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稱,“國防部”目前正從武器裝備、人員編組與訓練、法規等進行相關準備,預計2004年底完成備戰準備。

  26日,臺灣《自由時報》報道説,臺空軍在美國諾斯諾普.格魯曼系統公司協助下,正全面將現有的老舊防空雷達提升為新式的三D立體雷達系統,搜索距離將由原來的200公里擴大為450公里,其中部分將採機動方式部署,除可有效支援整體空防作戰,並將納入“強網”系統,大幅提升空中預警管制戰力。

  12月

  19日, 臺“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美表示,已確定取消訪問夏威夷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行程,于24日提前返臺。但臺美聯合兵棋推演仍照常進行,由“副參謀總長”朱凱生上將代表參加。

  19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表長達117頁的“中共軍力基本報告”,報告係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委託“中華民國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歷時半年整理研究而成,執筆人員分屬不同黨派。報告對兩岸軍力失衡深表憂心,稱中國大陸積極利用未來6-10年積累戰爭能量,而目前中國大陸導彈7分鐘就能落至臺灣本島,戰機17分鐘即可飛臨上空,對臺灣造成極大威脅。

(來源:中國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