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3日,臺報稱湯曜明確定接任“國防部長”。
24日,陳水扁核定軍方高層人事案,“海軍總司令”李傑升任“參謀總長”,此波人事調整包括7位上將、四位中將。
3月
1日,臺正式實施“國防二法”,落實軍政軍令一元化。湯曜明任“國防部長”、 李傑任“參謀總長”(負責軍令)、民進黨元老康寧祥任軍政“副部長”、陳肇敏任軍備“副部長 ”,四位最高軍方負責人臺籍佔了絕對優勢。
10日,“國防部長”湯曜明赴美參加民間組織的“美臺防禦高峰會”,在非公開情況下,湯發表演講並與美副國防部分沃爾福威茨會談。這是1979年臺美“斷交”後,臺“國防部長”首度赴美訪問並會見美軍方高層。
17日,臺媒體報道,奉美國國防部指示,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部旗下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首度邀請臺軍職及文職人員參加為時十二周的行政訓練課程。
4月
臺舉行的“漢光十八號”演習兵棋演練結果顯示,雖然臺在資訊戰具先期洞察及防禦反擊能力,但在戰術測試中,假想敵“紅軍”連連以出奇不意的猛烈攻擊戰術,使“藍軍”逐步敗退。預想中的4艘“基德”級驅逐艦在假想臺海作戰中全軍覆沒,讓軍方相當訝異。
5月
7日,親民黨“立委”林鬱方、劉文雄、趙良燕、民進黨“立委”朱星羽、臺灣團結聯盟“立委”黃宗源及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江綺雯等人發起組成“潛艦國造推動聯盟”,稱將提案要求美售臺8艘潛艦中,有6艘必須在臺製造,否則不得動支預算。
16日,臺舉行“雄風”導彈試射,“參謀總長”李傑主持。
18日,臺“中央社”電,陳水扁接受德國《明鏡週刊》專訪時稱,足夠的防衛能力是臺灣與大陸展開對話的先決條件,臺灣未來將繼續添購重要武器系統,特別是以電子戰為重點,以增強臺灣的防衛及反擊能力。
23日,臺媒體報道,美國官員稱美已于兩周前批准售臺30架美軍現役最先進的AH-64D“長弓”型阿帕奇戰鬥直升機。
6月
4日,臺舉行2002年度“萬安25號”防空演習。
9日,臺軍方宣佈,將自明年1月起分四4次招募1108名志願士兵,編成陸軍三個營的部隊。
7月
9日,最新一期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引述美國官員的話説,臺北提出若干主要採購項目,美國則同意出售,接下來要討論細節。這些軍備包括阿帕奇戰鬥直升機等武器系統。
16日,臺媒體報道,臺“經濟部”與“國防部”研商,配合“軍機商 委”、“軍艦商委”計劃,臺“國防部”預備自2003年起陸續將軍艦軍機製造、維修等工作委外承做。臺“國營會”初估,僅造艦和其後維修工作商機就可達500億元。臺“國防部”將釋出500億軍艦維修製造合約給“中船”公司,包括“光華第六計劃”(委託建造32艘500噸級以下中小型軍艦),總額約200億元;每年20億元戰艦維修合約等。另外,臺“國防部”將委託漢翔公司從事“經國號”(IDF)戰機後勤維修和戰力提升計劃,僅戰力提升預算就達70億元。
16日,美臺“蒙特利爾”戰略對話舉行,臺灣方面由“外交部”及“國防部次長”主談,美國主談人層級也從副助理部長提升為 助理部長。臺參與人士包括“外交部政務次長”高英茂、“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林中斌、柯承亨、“國防部常務次長”李海東、“副參謀總長”朱凱生、“戰略規劃司司長”王立申、“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處長”劉湘濱等人。美方參與人士包括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國防部主管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羅德曼等人。此項會談起自1997年,今年為第8度舉行。
23日,臺發表“國防報告書”,聲稱臺軍作戰構想係“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在戰爭初期即以海空優勢,選擇有利海、空區域,逐次阻殲來犯“敵軍”。作戰全程配合資訊、電子、特種作戰,襲擾、破壞“敵軍”戰役組織與打 亂其作戰計劃,並持續攻擊對方的“指管通資情監偵”關鍵節點,限制、消耗“敵軍”混合戰力。
8月
1日,臺媒體報道,美國官員和國會人士抱怨稱,除愛國者三型導彈系統和基德艦,美國政府同意出售臺灣的軍售項目總額已高達150億美元。而臺灣2002年全年“國防預算”才約84億美元,臺灣捉襟見肘、無力消化的窘境十分明顯。美政府近年售臺重要軍售項目,包括長程預警雷達、反潛直升機、柴油潛艦、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等。
6日,臺“行政院長 ”遊錫堃在美表示,臺將於2006年起編列一項長達10年、總金額台幣7000億元的武器採購計劃,計劃共列11個項,其中包括宙斯盾級驅逐艦。目前臺年度採購費約在560億新台幣,全部“國防預算”也只有2700億美元左右。
9月
1日,臺媒體報道,臺“國防部”于2003年度預算中首度編列12億招募志願役士兵的預算。
12日,臺“中船”公司表示,為爭取潛艦訂單,已秘密進行“潛龍計劃”,經過6個多月努力,目前已完成潛艦外殼雛形,並將研究難度極高 的潛艦主馬達段製作,及電子、電機儀器與電路安裝等精密作業,全部計劃預計在兩年內完成。據稱,“潛龍計劃”的研究證明“中船”具有建造“國艦”和潛艦的能力。臺“中船”公司希望比照“光華一號”佩裏級軍艦建造模式進行,即由美方、海軍與“中船”等共同建造。
30日,布希簽署“外交關係授權法案”,該法案要求在對臺轉移軍事裝備與服務時,將臺視為“等同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要求美必須同意臺“副參謀總長”以上級軍方人員赴美商談軍售事宜。此法案意圖將臺美軍事合作逐步升級為準同盟關係,並使軍事合作更加法制化。
10月
6日,臺媒體報道,美國售臺的4艘基德艦將附送240枚標準二型3A導彈。射程90海裏,是現在臺海軍使用標準一型的4倍,防空區域2萬平方海裏,配備雷達可同時接戰6-8個目標,並在60秒內發射6-8枚導彈,導彈不但具有攻擊低空掠海目標能力,還具有側面攔截巡弋導彈功能,目前僅配備在美國、日本和西班牙即將獲得的宙斯盾艦上,是美軍現役艦隊防空的最新導彈。
7日,臺“國防部”稱已完成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制,未來“國防部長”授權“參謀總長”,再由“參謀總長”負責聯合作戰指揮;“國防部軍政副部長” 負責完成戰略決策評估,並協調“友邦與盟國”支援;“國防部軍備副部長”負責整合軍備系統,協調“國家”資源,包括籌措戰費、外援及緊急採購物資等事宜。目前,每日均由“副參謀總長”、“參謀本部次長”輪值擔任特勤官,以便緊急應變進行各種突發狀況處置,戰時即刻轉化為作戰指揮機制。
16日,臺舉行“田單號”下水命名典禮,至此臺海軍“光華一號”建造8艘成功級導彈巡防艦計劃完成。成功級巡防艦全長138.8洲,航速29節,動力4.1萬軸馬力,前七艘分別是:“成功號”、“鄭和號”、“繼光號”、“岳飛號”、“子儀號”、“班超號”及“張騫號”。 ; 同日,25名臺軍方和軍事專家美國時間15日起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參加培訓,這是由美國戰略與國際戰略研究所負責的。
31日,臺“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以18比16票的表決結果通過“基德”艦預算,預算總金額新台幣284億元,下年度第一次編列,公開部分31億元,秘密部分13億元。
11月
5日,臺“聯合後勤司令部”公佈臺軍“未來戰士”武器配備,包括防彈抬頭顯示頭盔、防鐳射防護眼罩、夜視鏡、熱影像顯示儀、鐳射測距儀、敵我識 別器、高頻遠距通信系統、個人資料整合電腦、防彈衣及XT-86戰鬥步槍等基本配備。臺軍方宣稱這些單兵裝備可使臺軍進行全天候作戰。
7日,臺“國防部”提出兩岸直航8項“安全顧慮”:軍方堅持“三通”後臺海只準南北向不準東西向通航;“臺海中線”不納入談判,且必須維持現狀;一旦“國防安全”受威脅,應斷然中止直航或展開談判。臺“國防部”評估海上直航先由高雄港開始,如順利則加開基隆港,並應部署“警政署”和“海巡署”兵力,軍方後援。空運方面,臺中清泉崗、嘉義和臺北松山機場不應列入直航點。在“先南後北”原則下,空中直航先試行高雄小港機場,若沒問題,再開放桃園中正 機場。
12日,臺“國防部”書面報告稱,因大型作戰艦及潛艦性能不斷研改,大陸至少可進行150海浬、空視距外導彈攻擊;近期大陸科研船、海測艦頻頻在臺東部海域活動,旅滬級艦亦自本島東部海域通過;顯示大陸海軍確實已由近岸走向近海,並逐漸超越臺灣海峽、第一島鏈,向太平洋發展。臺過去所謂中央山脈的天然屏障已不復存在,大陸可直接威脅臺東部地區。
18日,臺“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稱,依陸海空軍刑法第24條“投敵”罪,于2002年11月15日對原陸軍284師上尉連長林正誼(即大陸經濟學家林毅夫)發佈“通緝 令”。
12月
2日,臺媒體報道,臺首部“全民防衛動員準備綱領”出爐,“行政院長”將擔任“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召集人,相關“部會首長”擔任會報成員。臺“內政部”主管人力動員的官員表示,行政部門訂定的人力準備目標是一旦發生戰爭,將動員50萬人。在全部可動員的人口中,先扣除軍事作戰人員、科技人員、衛生工作人員後,就剩下的人力分成六個部分運用,包括警政民防:負責組成民防團,支援軍事勤務和治安維護工作;消防:負責防火防災救助;教育:召集青年學生,從事各項戰時服務;經濟:維持戰時生産所 需的人力;交通:維持各地交通運作順暢;退輔:利用各地退輔所有的資源,例如榮民醫院等,保持運作順暢。
20日,臺“副參謀總長”朱凱生率團與美國進行的年度“國防檢討會談”20日結束,臺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國防部次長”李海東、“國防部戰略規劃司長”王立申、及國安人員等;美方參與人士包括國防部主管國防政策的次長費斯、主管國際安全的助理部長羅德曼、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勞裏斯、主管臺海事務的科長石明凱等。會談分兩階段,16、17日在夏威夷太平洋美軍總部,19、20日在華盛頓。臺媒體稱“與美方有很多共通利益,過程誠懇、友好,結果十分豐碩”。
(來源:中國網)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