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關村智造大街瞄準5000億元産值

2016年07月25日 13:04:00來源:北京商報

  在支撐製造業升級轉型及促進“雙創”的雙重使命下,中關村智造大街本月23日正式啟幕,這為全國加速落實“智造”升級提供了全新樣本。北京商報記者昨日來到海澱區五道口腹地探訪發現,作為國內首個高度聚集“智慧製造”創新創業資源的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試圖打通創業企業、服務平臺和政府支援的新型共生關係,讓“智慧製造”未來三年拉動5000億元産值。

  三年5000億元目標效益

  智慧製造(IM)是近年來産業升級領域最被關注的技術驅動力,致力於打造人機一體化智慧系統,讓機器在製造過程中實現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功能,被認為是産業變革的下一個風口。

  昨日下午,北京商報記者來到中關村智造大街探訪,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的這條街上,不僅提供企業聚集空間,並且具備的企業配置能夠貫穿並形成製造業智慧産業鏈,將圍繞人工智慧、智慧硬體等領域的産業鏈資源、專家資源形成創新生態,構成“懂智造”的服務生態,這也成為智慧製造大街區別於一般産業聚集區、産業園的關鍵特點。

  中關村智造大街CEO程靜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關村智造大街”以全鏈條服務和創新育成為特色,涵蓋了敏捷製造快制中心、産品創意工業設計、技術研發方案設計、檢驗檢測標準認證、小批量試製、協同創新科技服務、市場推廣品牌提升七大中心,這七大中心形成了支撐創新的服務鏈産業生態,每個中心的企業通過平臺化的服務“一站式”解決創新企業的服務需求,並通過現有企業配置能夠形成一個基本的智慧化産業鏈。

  北京商報記者來到敏捷製造快制中心的一家硬體製造企業了解到,該企業主要做手機以及電腦等主機板的研發試製。“之前,相關企業想要做一個這樣的主機板需要趕到深圳,花費至少一個星期時間才能完成,但現在在這裡最快只需要三天。目前,這裡的小批量試製中心的科技公司已經為許多像樂視、3M、微軟、聯想這樣的知名企業提供服務。”該企業負責人介紹道。

  不只是園區內生態,中關村智造大街將與已有的中關村大街、中關村創業大街形成三街聯動,支撐“雙創”走向高精尖,助力北京産業轉型,進一步推動實現引領輻射京津冀協同創新。據悉,未來三年,中關村智造大街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將突破1萬項,技術交易額超1000億元,其中50%以上輻射京外,合作園區100+,服務企業1萬+,帶動收入5000億元。

  名企平臺承擔服務主體

  據介紹,街區突出“智慧製造産業高端要素聚集”的特徵,實現功能分區:建設國際技術創新交流區、創新成果體驗展示區、智慧硬體創意實現區、産業育成加速區、創新型高成長中小企業聚集區等,並促進形成産業上下游聯動。

  程靜介紹,已經入駐街區的“智造類”創業企業也形成了高端匯聚特徵。街區目前聚集了幻境時空、國承萬通、精唯信誠、漢唐自遠等創新型科技企業,涉及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3D列印、機器人等智慧製造重點領域,入駐企業産值已達30多億元。如果按照街區長度計算,街區平均每米創造産值近8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是打通産業鏈資源,入駐街區的企業就不能只是“智慧製造”的創業企業,更需要成熟服務性企業或平臺充當助力者。經過半年的調整梳理,街區目前已匯聚了“人工智慧和智慧硬體創新平臺”、“智造項目成果轉化平臺”、“國際技術交流轉移平臺”等多類服務主體。目前街區已有中國電子標準研究院、ARM加速器、硬創夢工場、雲智造、京東方等平臺服務商,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中科創星、中科飛龍等中科院項目轉化平臺,英特爾研究院背景的智慧駕駛轉化項目,並引進美國Plug &Play公司總部落戶中關村核心區。另外,北京市人工智慧與智慧硬體創新中心也入駐中關村智造大街,成為助力大街發展的重要舉措。

  政府基礎支撐做好服務員

  程靜還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了在有限的街區上合理地分配入駐企業,中關村智造大街擁有一套完善的入駐機制,想要申請入駐的企業必須先向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理委員會提交申請,通過産業鏈定位和配套設置情況來進行嚴格篩選,入駐企業將會獲得政府的租金補助,這從一定程度上分擔了創新型企業的成本問題,也達到了合理分配的目的。

  目前,中關村智造大街已經入駐的企業總産值達50億元左右,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政府將投入1800萬元用於基礎硬體設施改造,現在已投入建設使用1000萬元。對於通過篩選並且已經入駐的企業,政府將進行房租補貼,補貼的最高標準為30%,最低為每天3元每平方米。而對於入駐的企業,中關村智造大街將提供“壹中心”的特色服務,在這裡關於法務、工商以及技術性需求的相關問題都將通過微軟開發的機器人進行回答。

  海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政府將更好地扮演“服務員”角色。海澱區正在逐步設立針對“智造平臺服務類企業的考核獎勵指標”,探索建立“園區+平臺+基金+聯盟+品牌”的全鏈條服務機制。

  北京商報記者 陳傑 實習生 林杉/文並攝

[責任編輯:崔瀝心]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