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時間:2011-02-17 19:51   來源:新京報

    中國著名企業家柳傳志。     

    他被稱為中國商界的教父。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接近完美的商界榜樣。

    他帶出的聯想,成為民族企業的一隻標桿。在産權轉換的風浪中,同時期的多個企業就此沉船。他孜孜以求,不急不徐,依靠他拐大彎的理論,順利靠岸。

    他常被人稱道的是他的智慧練達,兼有儒家的平和與入世的權謀。

    多數的場合下,他總是謙和的笑,不願意接招那些讚頌。他説,我不是教父,我不能被捧得這麼高。因為那樣“太辛苦了”。

    這個今年65歲的老人,在聯想困境之際,成為新一任董事長並兼任總裁,重新站到了前臺。

    而聯想,也終於牽手泛海進入民營主導時代。

    他提供了一個樣本:一個企業産權改革的樣本;一個管理者如何在一個企業留下鮮明的印記,並使之相傳的樣本。

    40歲的創業

    在沒有踏入企業界之前,柳傳志人生可選擇的機會並不多。

    高中畢業時,他通過了飛行員素質考試,政審時因為親戚是右派,飛行員之夢破滅。

    大學畢業了,“文革”了。“想做什麼,都做不了”。他憤懣而無所從。

    1978年美國的兩個沒畢業的大學生,已經在一間簡陋的車庫裏,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78年,柳傳志34歲,連該幹什麼還沒想明白。  

    他當時在做磁記錄電路研究,開始接觸國外的東西後,他發現,和國外差之千里。

    他堅決的要蹦出來。“憋得不行”。

    回憶當初,他説,“科學院有些公司的總經理回首過去,總喜歡講他們從前在科研上多有成就,是領導硬讓他們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1984年,柳傳志終於等到了機會。那一年,他40歲。

    中科院電腦所原所長曾茂朝想讓電腦所自己辦個公司,積累點錢上繳給所裏解決急需。柳傳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他迫切地需要富裕,迫切地需要改變。

    他已不在意是否會失敗,他説:“當時的情況已經是最糟了,還能怎麼糟?” 

    1984年11月,柳傳志出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副總經理,1986年7月正式接任總經理。

    半年後,柳傳志擁有了為1986年寫總結和為1987年進行展望的權力。他從此成為一個偶像,一個奇跡,一個“中國改革風雲人物”。

    “聯想是我的命”

    今年2月5日,柳傳志重新出山,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集團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業績,凈虧損9700萬美元。

    更受人關注的是今年聯想控股的股權轉讓。

    他常常提到的一句話是拐大彎,這一個彎,他拐了二十年。

    1984年開始,柳傳志一直在為聯想的股份清晰做努力。

    1994年,聯想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柳傳志提出了“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聯想資産的55%歸國家所有,45%歸於員工。在那個年代,這種大膽的方案無法通過。

    柳傳志退而求其次,員工得到了35%的紅利分配。2000年,35%的分紅權在柳傳志的努力下變成了股權。

    今年,聯想出讓29%的股權。聯想終於進入民營主導時代。他多年的情結,終於有所交代。對於聯想,他用盡一切努力,希望聯想的未來有更廣闊的天地。

    他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説,“聯想是我的命。”

    在聯想業務初期,有一筆價值300萬元的生意,柳傳志從科學院借到錢,然後將錢匯到深圳一家有進出口許可的公司,負責從香港直接進口微機。

    可錢匯過去了,微機卻遲遲不見蹤影。 

    柳傳志當時急紅了眼,直飛深圳,拿到匯款的那家公司人去樓空。那段時間,柳常常徹夜不眠,守在那家公司負責人家門口。“當時拿塊磚頭拍他腦袋的心都有……”柳説。

    1987年,43歲的柳傳志身體開始出現不適,醫生診斷是美尼爾綜合徵。

    “其實,如一開始就按照大夫的意見去做,休息一週,這個病就斷根了。但我休息了兩天,又開始幹活,導致這個病。醫生知道了,強調我要注意工作節奏。”

    因患美尼爾綜合徵,柳右耳失聰。

    “聯想”誕生時,11個創業者中6人吸煙。為了挺過挫折時期,柳傳志他們把煙戒了。許多年後,當年的戒煙者裏,張祖祥煙癮復發,終於沒能堅持下來,王樹和偶爾會抽上兩支,只有柳傳志和李勤從此與煙絕緣。

    “鐵嘴”老柳

    如今的柳傳志,常常被其他企業家們看做為尊長。

    在一些私底下的聚會上,柳傳志總是坐在下面,側著左耳聽別人發言。“我説的機會太多了,讓給別人説説吧。”

    如今的柳傳志已被動地架在“中國IT教父”的位置上,這讓他有些無奈。“現在也只有四通公司的段永基敢説,柳傳志是我兄弟,其他人都對我很客氣,不能反唇相譏也挺沒意思。”

    柳傳志有點遺憾他荒廢的好口才,早年在創業時,很多機會都是憑他的一張嘴磨來的。

    1988年6月,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到香港訪問。柳傳志得知後,想盡辦法邀請到周光召給香港聯想剪綵。 

    當時的聯想只是一家小公司,聯想的總經理也最多算個處級幹部,離部級的周院長隔著遙遠距離。

    據當時周光召的助理馬雪徵回憶,參觀完了辦公室,柳傳志又頗為戲劇地邀請周光召坐船遊河,説是要彙報工作。周光召説:“不行,我暈船,你要讓我上船我什麼都聽不進去了。”但剪綵那天,柳傳志還是弄了條小船,把周光召請到船上。那條小船晃來晃去,搞得他們暈頭轉向。

    坐在船上,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感覺彌補了當時香港聯想破辦公室的缺點。柳傳志向周光召講了他的三部曲,講了整個聯想戰略佈局。他斬釘截鐵的語氣,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從軟體到系統平臺

    柳傳志的辦公室裏有一隻銅牛,他給這頭牛起了個名字叫“蓄勢”。

    他説,“聯想前面做的這些年,蓄勢而已,希望後面的年輕同事,對聯想的未來充滿希望,希望你們能把它做得更好。”

    柳傳志有一段時間閉門鑽研《雍正王朝》,並且感慨地説: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康熙皇帝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如今已65歲的柳傳志面臨著尋找接班人的問題。

    他曾經説過,辦企業就是辦人,他希望聯想係能成為“不是家族的家族企業”。

    在聯想,內部培養是最重要的人才培養機制,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等人,都是畢業後就在聯想紮根。2004年,趙令歡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慣例。“要得到我的認同,就得把企業當作他的命。”

    柳傳志在企業中的作用卻也越來越淡然,越來越有意思。 

    “以前我是應用軟體,然後變成中間件,再後來就是作業系統。”柳説。他面臨的局面是,他培養起來的一個個應用軟體越做越大,他這個作業系統就必須繼續做大,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

    柳傳志認為自己是一個立意很高的人。他願意為年輕人清障,希望後來人可以把聯想做成百年老店。這是他幸福感的來源。

    而作為一個經歷過饑餓和“文革”的人,他有時展示的是對歷史和國家的關懷。

    他2007年寫給100年後中國人的信裏,這位企業家沒有提及他念茲在茲的聯想。他不放心的問題是兩個:這一百年間會不會有大的戰爭或是自然災害給中國甚至是世界以毀滅性打擊?中國在2107年在世界上是不是真正的強國,排第幾?(涂重航)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