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09:00:37 來源: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盧秉恒院士(右)、高新區楊仁華副主任為“聯創智薈”眾創空間揭牌。 記者 竇翊明 攝
10月15日,西北首家生物醫療健康領域眾創空間——“聯創智薈”在高新區揭牌。在其首場論壇——醫學3D列印創新創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院士等知名專家與相關領域的創客們一同暢想了3D列印在未來醫學上的應用。
人工替換件有望“量身定制”
近年來,3D列印技術不斷被人們所熟知。從工業部件到人物模型,從假肢、牙齒到骨骼、器官,短短幾年,3D列印技術就在醫學領域取得了迅速發展,不僅讓患者實現了手術的“私人定制”,也讓醫生的手術更加“對症”,足以試著完成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手術。
首場論壇邀請國內多位生物醫學、技術領域的專家、院士參與。中國3D列印領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帶來了題為《3D列印與精準醫療》的主題演講。盧秉恒院士認為,3D列印正在為醫療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
以臨床骨科手術為例,過去,用於手術的人工關節都是分大類,分型號的。倘若有身高由低到高的一百人做同一種手術,可供替換的人工關節可能只有幾種,很難做到人人都完美匹配。有了3D列印技術,病人在替換關節時就不必再“將就”,需要什麼人工部件,都可以“量身定制”。
在論壇的展示區,就有一個有部分缺失的人頭骨模型。工作人員介紹,假設這是一個人的受損頭骨,需要修復。放在十多年前,如果沒有適合的材料做填充,這個部分很可能就會一直缺失下去,即便填充,也未必美觀。但利用現階段的3D列印技術,醫療機構可以根據患者的高精度核磁共振結果還原患者的原頭骨結構和現頭骨結構,還可以選擇適合患者身體特質、排異性低的材料列印出完美的彌補部分,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還原正常生活。
醫療3D列印應在監管中健康發展
記者了解到,雖然3D列印的牙齒、骨骼開始成功運用於臨床,但展望國內外,醫學3D列印技術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它不僅涉及醫學,還涉及電腦、自動化、物理、生物等眾多學科,想要高效融合,尚需時日。
與會專家認為,近年來,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很快,一次次成功應用的新聞不斷刷新著人們對現有醫療的認識。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此相關的醫療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多位3D列印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醫學3D列印産品主要以植入人體的輔助工具為主,列印材料有塑膠、金屬及生物材料,一旦應用失當,産生排異,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
論壇上,多位醫療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醫學3D列印技術的監管,利用大數據,從材料,臨床病例分析、歸類,醫療保險等方面加強監管,不能打出個東西就往身上裝。如此一來,才能促進醫學3D列印健康發展,讓這項朝陽産業真正服務於人們的美好生活。
鄧明科: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混凝土為危房穿"盔甲"2016-10-17 08:58:35
深圳資助個人創客創業項目近400個2016-10-17 08:54:02
雙創周進一步鞏固深圳創客之城地位2016-10-17 08: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