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到更多大陸朋友 臺灣青年參與民革中央在津調研

2016年09月28日 09:27:13    來源:團結報    

  9月19日至21日,民革中央包括6名臺灣青年在內的課題調研組,走進天津自貿區,實地走訪台資企業,了解在津臺灣同胞創業創新故事。在多場交流和討論中,臺灣青年不僅展現了思想與智慧,也聽到了來自天津自貿區的聲音。

  聲音之一: 政府“減法”換取創新“乘法”

  “一顆印章管審批、一份清單管邊界、一個平臺管信用……”這些綜合改革措施讓人眼前一亮。以“一顆印章管審批”為例,將原有100多顆印章管理的200多項審批職責劃轉到“行政審批專用章”之上。

  對此,清華大學社科院博士生,臺生烏仕明説:“天津自貿區的諸多改革體現了現代化的管理體制特點。”他認為便利化的措施將大大促進津臺貿易增長。

  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理事長陳長風認為多項改革措施體現了“市場化思維”,考慮嘗試組織臺灣青年來天津發展。

  “大陸推動‘中國智造’,而天津在文化産業上與臺灣有許多可聯結之處,相信會有許多臺灣青年來此發展。”在臺灣有20年影視節目從業經驗的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鄭維雄這樣表示。

  本次調研過程中,圍繞自貿區以簡政放權為龍頭帶來的改革發展機遇,幾位臺灣青年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民革天津市委會副主委王玉佩説:“各方的零距離接觸,産生了良好的效果。”

  聲音之二: “北方大港”的“新篇章”

  “百年之前,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中提到,要在中國北方建設‘與紐約等大’的海港”座談會上,當天津市臺辦副主任于為忠提到這段歷史時,在座的臺灣青年紛紛為之動容。如今天津已經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

  調研組來到天津臺企——康農有限公司。該企業作為兩岸冷鏈物流合作試點,正依託天津港的便利條件將影響力輻射全國。參訪中,大家還饒有興趣地扮演了一次“快遞小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生王裕慶表示,天津自貿區完全可以借助港口的便利和政策的優勢,打造成為“健康中國”的便捷通道。著有暢銷書《臺北女孩看大陸》的郭雪筠現為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她表示,大陸的發展非常迅速,臺灣在現代服務業方面有相當的成功經驗。兩岸合作,必將攜手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聲音之三:要“接地氣”,更要“促融合”

  與前幾次相同,本次天津段調研邀請了民革黨內的專家學者參與。他們與幾位臺灣青年在同行中互動頻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民革中央祖統委員會委員、上海國資委副主任華一沨認為,兩岸必須務實地探求合作,不可操之過急。

  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經濟所處長、研究員左傳長説:“希望在天津自貿區,兩岸金融可以從合資創投,合資成立證券公司等方面突破。”

  臺商代表天津臺資企業協會會長羅文德説:“臺灣青年是我們的未來,兩岸青年是兩岸和平重要的基礎。我們第一代臺商都很習慣在大陸的生活,問題是年輕人怎麼接地氣。”

  北京市國聯律師事務所律師沈傑表示,臺灣青年來大陸,不光要接地氣,更要主動融合。要交更多大陸朋友,潛移默化改變對大陸的看法,加深對大陸的印象。

  短短三天的在津調研很快結束,接下來調研組將奔赴福建繼續行程。民革中央聯絡部副部長章仲華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調研,能了解自貿區發展中臺資企業的機遇和挑戰、需求和困難,從而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更好地服務兩岸民眾。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