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6日 10:27:55 來源:經濟日報
近來,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業孵化機構數量迅猛增長,品質參差不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議論,甚至一度出現了“孵化器倒閉潮”“中國式孵化器神話破産”等論調。
那麼,我國孵化器行業到底現狀如何,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經濟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博士。
記者:有觀點認為,我國孵化器數量過多。您怎麼看?
孫啟新:我認為創業孵化機構數量尚不能滿足大眾創新創業的強烈需求。從數據上看,截至2015年底,納入火炬中心統計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到2530家,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眾創空間超過2300家,服務的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達12萬個。
在供需差距明顯的情況下,之所以出現孵化器空置現象和缺少創業者的問題,就是因為一些盲目進入創業孵化行業的機構孵化服務能力不足。優秀的孵化器總是會爆滿,比如上海楊浦創業中心、創新工廠等創業孵化機構總是在遴選創業者,而不是去招商。許多虛挂孵化器之名、不行孵化器之實的機構則難以吸引創業者進駐。
記者:怎樣看待孵化器倒閉的現象?
孫啟新:優勝劣汰規律不僅適用於市場內的創業主體,同樣適用於創業孵化機構。一個良性迴圈的生態系統必然要求優勝劣汰,尤其是在市場化程度更高、創業孵化機構井噴式發展的今天,沒有做好充足準備的孵化機構必然會被淘汰。以美國為例,其孵化器的發展進程也不是線性的。幾年前YouWeb孵化器創始人彼得 萊蘭甚至預測美國90%的孵化器都會關門。美國孵化器在經歷了治理結構缺陷、實際孵化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等種種危機之後,逐步由政府主導向企業化運作轉型,再到當前的集團化發展階段。如今,孵化器在美國已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經濟發展工具,而中國孵化器行業正在經歷市場化和集團化並行的轉型期。
記者:決定孵化器成敗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孫啟新:我認為商業模式的選擇決定了孵化器的成敗。中國尚未達到歐美發達國家那種完全競爭的市場化環境,金融體系尚不完善,退出機制不健全,契約文化和商業規則並不足以約束創業者,所以盲目拷貝國外孵化器商業模式,不主動適應現階段我國國情的孵化機構,倒閉是必然結果。
我國的創業孵化機構多年來在孵化器公益性和營利性的矛盾發展過程中探索出了多種可行的模式。如“投資+孵化”模式,在提供免費參加的創業大賽和創業訓練營等公益服務、廣納創業項目的同時,選取優質項目直接或與投資機構合作投資,重點孵化,獲取長期回報;又如資源整合模式,即以公益性的創業孵化服務充分爭取政府在資金、稅收、準入、土地等方面的“政府採購”,並開發其他商業贏利點補貼公益行為;再如平臺模式,以量取勝,搭建線上線下的創業服務平臺,少量收費或免費,通過平臺效應佔領市場,形成規模優勢,獲取利潤。
記者:有觀點認為我國創業孵化圈比較浮躁,缺乏耐心,您怎麼看?
孫啟新:創業孵化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創新工廠的孵化業務從2009年開始,直到2015年才開始實現盈利。由於孵化器的性質和創業企業的成長規律,無論孵化機構採用哪種商業模式,都很難在一到兩年內實現快速變現。GEM全球創業觀察和科技部對創業企業定義的初創期都是42個月,也就是説,僅以創業企業成功作為回報方式的孵化器至少要運作3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實現穩定的財務收益。
大浪淘沙,去沙留金,沒有雄厚的資本和資源支援,沒有做好深入的調研,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投機心態進入創業孵化行業的機構和個人終將被淘汰出局。
10大投資人説:這樣的創業者我們還願意投2016-07-26 10:13:04
QQ瀏覽器“畢業季”大數據:95後就業呈現三大新趨勢2016-07-25 10:04:48
從流量走向品牌,怎樣區別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2016-07-25 10:01:35
創業是一條艱辛路 選擇了就要堅持走下去2016-07-25 09:57:09
4%的畢業生選擇創業 八成項目插上網際網路翅膀2016-07-25 09: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