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不安分”的創業者(商界傳奇)

2016年07月22日 10:30: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始終“不安分”的創業者(商界傳奇)

圖為謝明。本報記者 嚴瑜攝

始終“不安分”的創業者(商界傳奇)

圖為謝明(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7月的一天,已然一頭白髮的美籍華商謝明,從北京飛到美國舊金山。在海關入境處,他跟所有人一樣,伸出手指,錄入指紋。而跟所有人不一樣的是,這套全美邊境管理系統的指紋識別技術是由他牽頭開發的。

  1980年,當謝明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入境並不需要錄入指紋,而他一定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後,他不但將自己的技術産品推向了全美甚至世界各地,還收穫了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如今,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為“25位知名美籍華人”之一,甚至,明年他將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唯一一位大陸移民代表,登上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網站。

  而在與本報記者的交談中,謝明説,我始終是一個創業者。

  小公司中標一億六千萬

  如今已成為南加州大學校董的謝明,還記得自己剛到美國留學時,感受到的巨大衝擊。他説其中最受觸動的是,學校有電腦編程課,可以寫程式、做實驗。那時,電腦時代正徐徐拉開帷幕,半導體工業也迎來飛躍發展的契機。

  很快,碩士畢業後的謝明,就投身到這一浪潮之中,一晃30多年。

  謝明的第一份工作是為一名猶太老闆打工,公司裏十幾位工程師只能輪流使用一台個人電腦。為了提高效率,謝明自己組裝了一台電腦,價錢只是“正牌電腦”的1/3。沒過多久,同事們紛紛請他幫忙組裝電腦。看到機遇的他,就此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誰知,組裝電腦使用的三星螢幕,有著很高的損壞率。在親手修過一些螢幕後,謝明給韓國三星公司寄去了一份技術報告。沒想到,這份報告最終讓他的公司成為三星在美國的五大分銷商之一。“他們覺得我提供了有用的資訊,而且具備技術能力,於是把‘這塊餅’給了我。”

  然而這些只是小試牛刀,謝明真正想做的,是設計開發自己的産品。為此,他將目光瞄向了當時很熱門的指紋識別領域,儘管一點相關經驗也沒有,但他立志將指紋識別設備小型化,用於個人身份的認證。於是,科進公司就此成立。

  “當時全世界只有三家企業在做指紋識別,而且都是世界級的企業。而我們開始的時候,只有12萬美元的資本,如果對市場做過調研,絕對不會做這件事。”如今想來,謝明感慨,當時真是歪打正著。

  趕巧的是,創業沒多久,洛杉磯縣政府需要開發一套救濟金髮放管理系統,其中要用到指紋識別技術。謝明帶著4個人組成的小團隊參與了競標。他的競爭對手包括IBM這樣的商業巨頭。在此之前,指紋識別技術主要用於刑事犯罪偵破等方面。在技術評審時,另外兩個競標的團隊,不得不帶著評審人員去警察局、監獄或是刑事調查局等地方,演示如何進行指紋搜尋。

  “我們團隊的做法是,直接推著一台惠普的工作站到社會福利局,當面進行演示。”謝明説,這個小而便捷的創新技術,馬上受到了舊金山縣政府的高度評價。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公司,與合作夥伴一起,以1.6億美元的價格中標。

  這不僅是謝明拿到的第一份合約,還意味著他的公司開始打開屬於自己的市場。此後,他始終致力於指紋識別系統的創新,不斷拉開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在美國市場攻城拔寨,並逐漸走向世界。

  2004年,這家以12萬美元起步的小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短短14年,從一窮二白的華人學生,到上市公司老闆,謝明的創業之路似乎一帆風順。但事實上,他和所有創業者一樣,也曾多次經歷失敗。但每一次失敗後,謝明選擇的都不是泄氣,而是從挫折中學習,從而跳得更高。

  上世紀90年代初,就在贏得洛杉磯縣救濟金管理系統項目之後不久,謝明一鼓作氣,與合作夥伴一起開始投標第二個項目——美國聯邦調查局需要安裝一套新的全國犯罪中心管理系統,其中有一條就是,在警車中即可完成指紋採集和識別等工作。競爭對手是摩托羅拉等巨頭,但是有了此前的成功經驗及技術優勢,這一次謝明自認為勝券在握。然而,就在最後二選一的較量中,他的團隊卻敗給了摩托羅拉。

  “我們沒有想到,你們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開發出符合要求的産品,但這是一個國家安全系統,我們更加看重團隊合作精神。”20多年後,謝明依然清晰記得美國聯邦調查局一名助理局長在事後總結中説的話。在競標中,所有的技術問答環節,摩托羅拉都是由合作夥伴來介紹,而謝明公司則由他自己介紹。“我們不覺得你的合作夥伴了解你的技術,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被車撞了,那麼我們國家的安全就可能受到影響。”

  這名助理局長的話點醒了謝明,讓他意識到在提高技術的同時,與合作夥伴加強技術互通與交流同樣至關重要。

  採納意見並且做出改進之後,謝明順利拿下了英國倫敦警察廳的競標項目,並在第二年再次回到美國聯邦調查局另一個指紋識別系統項目的競標席上。這一次,謝明覺得項目應該“落在自己的口袋裏了”。

  “公佈結果的那天是1996年1月18日,正好是我40歲生日。為了慶祝,我還提前給自己買了一輛寶馬車。沒想到竟然輸了,真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謝明至今刻骨銘心。那次,美國聯邦調查局給三個競標團隊各1000萬美元做一個演示系統。其中一個團隊將這筆錢全部投入到系統搭建中;另一個團隊則自行另加1000萬美元來攻關;而謝明的團隊卻提前將250萬美元作為利潤,並且因為一開始走錯了研發方向,不得不用剩下的750萬美元搭建了兩個系統。

  “這一次的教訓是太過自信,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謝明説,儘管他的團隊完成速度很快,技術精度也挺高,但美國聯邦調查局依然選擇了另外的團隊。

  很少有成功者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但這兩次特殊的經歷,卻讓謝明在很多年後感慨,如果不是因為失敗得夠徹底,後來的成功也不會那麼順理成章。

  幾年後,謝明的公司開發的指紋識別系統中標美國移民局項目,成為全國性的系統。

  花甲之年仍在潮頭之上

  “當年讀完碩士之後,父母一直希望我能繼續攻讀博士,之後從事科研或是教學工作。”謝明説,出身書香門第的他選擇創業經商,父母始終很難接受。

  事實上,謝明的母親從未放棄這個心願,甚至在每週的家書中都會提。在創業壓力最大的幾年,謝明都不敢拆開這些信,以至積壓了厚厚一摞。“大概有幾十封信,我都沒打開過,我覺得肯定都是責怪我的。”

  直到2004年公司上市,之後謝明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他的父母才知道,這些年他其實一直都在科研創新的潮頭之上。

  “我覺得我就是創業型的。”謝明説,自己始終選擇創業,正是因為一顆充滿危機感的心,總想著改變和開拓。無論是因自己組裝電腦而找到初次創業的契機,還是因為反饋技術問題而成為三星的分銷商,或是轉型去做指紋識別系統,謝明總是因為“不滿足”而主動求變。

  如今,在外人看來早已事業有成的謝明,再次轉型,開始了新的創業。“我們的指紋識別技術水準已經超過用戶的需求,我希望可以將已有的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到更前沿的生物醫藥領域。”於是,2011年,謝明賣掉了科進公司,並在兩年後創辦了一家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新公司。

  公司規模從之前的500多人銳減到如今的幾十人,經營領域從自己熟悉的指紋識別變為完全陌生的基因診斷,甚至又是經過一番艱難的摸索,才找到現在的發展方向,謝明又把自己送回到創業的起跑線上。

  但他卻説,自己欣然享受新的挑戰,並選擇迎難而上。短短3年,他的基因診斷産品已經進入美國大部分的兒童醫院。

  謝明還記得,2009年,作為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成員的他,在年會上給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頒獎,表彰其為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站在頒獎臺上,他對基辛格開玩笑説:“30多年前您訪問中國時,如果能提到今天我會在這個臺上給您頒獎,那我當時或許就不用在農田裏插秧了。”

  當然,基辛格那時沒有説這句話,但謝明經過30多年的努力打拼,還是站在了這個臺上,為基辛格頒獎。在美國創新創業的舞臺上,這位“不安分”的創業家為華人拼得了一席之地。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