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提升服務助燃創新創業激情

2016年07月20日 10:20: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2013級博士生慶祝畢業。 高 曦攝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2013級博士生慶祝畢業。 高 曦攝

  2016年,廈門大學迎來了建校95週年校慶,廈大86級校友也同時火了一把。這些校友啟動了總資金達5億元、第一期到賬資金1億元的廈門大學鳳凰花季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點燃了廈大師生創新創業的激情。

  近年來,廈大從推動學生創業、提升創業教育和服務水準、加快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入手,多舉措助力學生就業創業。

  機制+政策

  多措並舉促就業

  在廈門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已被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部署。在《廈門大學2016年工作計劃要點》和《廈門大學2016年學生工作計劃要點》中,就重點強調了要深入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建立精準就業服務推送機制,做好重點群體畢業生的就業幫扶,提高就業創業工作品質。此外,廈大還從完善體制機制建設等基礎環節著手,認真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學校主導—職能部門聯動—院係落實—全員推動”的就業創業工作機制。

  為做好2016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廈門大學還配套出臺了《關於做好2016年廈門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廈門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印發了《廈門大學關於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西部地區、部隊就業及自主創業的獎勵辦法》,明確獎勵政策措施。在畢業生就業幫扶方面,今年就把幫扶對象擴大至低保家庭研究生,並且後續將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路費報銷等針對性幫扶措施。

  資金+基地

  大力推動學生創業

  “大學生創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廈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劉艷傑説,“廈大去年引進了劉祥南創新創業基金和金圓創新創業基金共計400萬元,再加上今年6月底第一期將到賬的1億元鳳凰花季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資金,可為學生解決創業資金的後顧之憂。”

  2015—2016學年,廈大共收集到創新創業項目200余個,其中90多個項目即將或已經落地。此外,廈大今年還推薦了15個優秀學生創業項目參與省級創業資助評選。創立廈門覓遊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的2016屆碩士畢業生戴單單説:“省級項目通過申請的話,預計可以得到補助資金3萬元到10萬元。”

  自主創業要成功,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指導和教育非常重要。據劉艷傑介紹,截至目前,學校已舉辦“創客+思享匯”系列沙龍、創客+商業資本對接會等各類學生創業活動20余場。幾年來,廈大創業培訓基地共培訓2200多名學生,創業培訓已經成為學校創業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今年ETC(教育Education、孵化Tutor、投資Capital)創業培訓將納入小學期教務系統,為學生提供創業導師,引入早期創投基金、入駐孵化基地等服務,計劃完成400人的培訓。

  據了解,學校新建了演武創客空間,同時正在改造芙蓉隧道文創基地以及創業孵化基地,將可為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場地支援和孵化服務。今年開始,廈門大學還重點培育了一批學院就業創業工作特色基地,除管理學院外,新增外文學院、醫學院2個就業創業特色基地,並將重點扶持公共事務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醫學院、能源學院5個面向全校的重點就業創業指導活動項目。

  指導+對接

  全面服務畢業生就業

  為進一步完善教育輔導體系,廈大將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結合行業動態和發展需求,提升課程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學校實現學生諮詢常態化,設立專門的生源諮詢室,持續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生涯輔導服務。

  數據顯示,廈大共為2016屆畢業生舉辦“求職輔導月”“分類系列輔導”“名企面對面”“職屬於你”等各類特色就業指導活動近50場,參與人數達2800多人次。2016年全校共計將開展200多場活動,將覆蓋8000多人次。學校推出的行政綜合能力訓練、模擬招聘大賽、職場情景劇等一批有創新、有影響、覆蓋廣的特色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此外,學校還利用專業大類分流、雙學位輔修、轉專業、保研等時間節點,通過講座、沙龍、“一幫一”結對等活動形式,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群體的專業選擇指導和生涯規劃教育。

  目前,廈門大學建立了一支包括100多名國家職業指導師、32名KAB(Know About Business)教育講師在內的骨幹師資隊伍,學校還積極引導相關專業的專任教師,邀請政企界人士、校外專家和學者加入就業指導隊伍,並定期舉辦畢業班輔導員業務培訓會,定期開展生涯課程集體備課試講,主動承擔教育部職業資訊庫建設、學職關係調研課題研究等。

  此外,廈大積極和用人單位進行接洽,推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直接對接。截至目前,已為2016屆畢業生組織各類招聘會27場,參會單位共1942家,較去年同期增加263家,發佈各類崗位需求8萬多個。(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

編輯:黃鳳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