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區:創新創業驅動産業轉型升級

2016年05月19日 10:07:00    來源:成都日報    

  曾經與北京中關村齊名的成都磨子橋,在經歷衰落、低谷、陣痛後,終於在創新創業大潮中迎來了全面轉型升級的春天……去年,成都武侯區提出在IT賣場聚集的磨子橋打造創新創業街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的模式,投資創建了首批2萬平方米創業載體,由此引發“蝴蝶效應”:曾經一度沉寂的全國IT第三賣場因創客的聚集重新活躍起來,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參與建設的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就連那些被遺忘在象牙塔中的科技發明,也隨著雙創“熱潮”走近大眾,實現成果轉化。

  賣場變成創業場

  賣電腦的現在“賣大腦”

  成都科技一條街曾開創了成都IT産業集聚發展的先河,承載了眾多創業者的夢想。“百腦匯”是磨子橋很有名的IT賣場,近年來卻因為電腦市場的不景氣而陷入迷茫中。與百腦匯情況相似的賣場還有一大堆。産業衰敗,企業迷茫。

  2015年,武侯區做出了創新創業規劃,提出努力建成具備廣泛影響力、輻射力的創新創業首選區。推動磨子橋轉型升級,打造成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很快上路。磨子橋涅槃重生,掀起新一輪創業熱潮。

  借創新創業之勢,百腦匯把第四樓層發展成為小微企業共用創業中心,實現了賣場到創業場、賣電腦到“賣大腦”的轉型。短短半年時間,該創客空間已聚集了美優網、品質家、潑克文化、歐幾裏得等23個項目,創客人數達223人。

  曾經的資深電腦超市龍信大廈,整體轉型為7000平方米的獨棟綜合創新創業載體。

  據了解,武侯區採取政府返租、社會資金介入、業主自我改造的模式,將磨子橋電腦賣場等閒置的約3萬平方米商業樓宇改建為創新創業載體。目前,磨子橋創業街區入駐6家孵化機構、120多個創業項目、1000余名創業者。

  從當初的“科技一條街”到如今的“創新創業街區”,從以前的賣電腦轉型到現在的“賣大腦”,在創新創業同一內涵下,新時代區域經濟實現“升級版”。

  “小資金”撬動大資本

  雙創引來眾多主體投資

  政府投入8000余萬首批返租的2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撬動以“潑克文化”為代表的10余家初創企業成功獲得近億元投資。同時,數位廣場、@世界等大型賣場紛紛參與。以政府投資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的“蝴蝶效應”正在不斷擴大。

  今年初,三位有著留美背景的非川籍80後創業者,潘雲、田韞和、杜銳誠在武侯區上演“中國合夥人”現實版。三人共同投資打造了總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全新租賃運營模式創建聯合辦公空間——“三文社區”。從今年3月對外辦公以來,不到兩個月便入駐創業團隊11個。

  最近,由企業自主打造的成都數位廣場正在掀起一場變革:600余平方米的首批創新創業空間已經完成裝修,同時完成了第二批4200平方米的創新創業空間的規劃設計。今年6月中旬,創新創業空間就可以正式投入運營。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轉型有前途,不轉型沒有出路。因此,企業主動融入創新創業大潮,拿出近5000平方米空間做創客空間,並貼裝修費。

  在武侯新城,康特科技建設了面積約3.1萬平方米的孵化器,吸引了55個項目入駐;面積約2.3萬平方米的大科星科技企業孵化器吸引了78個項目入駐,面積約1.9萬平方米的華康電商園入駐了216戶商家……

  在政府引導的“翅膀”扇動下,武侯區呈現出市場主導全域創新的發展態勢,據初步統計,該區在建和擬建的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共有13處,總面積達11.6萬平方米。

  佈局雙創新格局

  區域發展迸發強大動力

  在武侯區“兩核(磨子橋、西部智谷)共振、四區(街區、園區、校區、社區)聯動、多點支撐”創新創業總體佈局下,各個方面都在積極行動。

  武侯區創新創業的另一極核西部智谷,正隨時接收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成功孵化的創業項目,從而形成磨子橋與西部智谷“兩核共振”之勢。目前,西部智谷青年創業園已引入創業項目(企業)超過68家,孵化出了泰壹、耐思普樂、信升斯、愛車保等20多家優質科技公司,這些項目涉及電子資訊、技術研發及服務外包、IT軟體及動漫製作、輕工設計和文化創意、創新科技等産業。

  創新創業,在武侯區全面開花,正在形成多點支撐的格局。火車南站街道利用特色專業樓宇萬科匯智中心打造“建築設計類專業樓宇孵化基地”;漿洗街街道與西南民族大學聯手,立足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建立了56空間,開發民族文化産品;雙楠街道攜手紅星美凱龍集團聯合打造雙創孵化中心……

  作為國務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區”,武侯區正通過創新創業,努力把資源轉化為優勢,把項目發展為産業。

  根據規劃,到2025年,武侯區將吸引各類創業人才2萬人,培育引進創業投資基金40隻,資金總規模40億元,孵化新型小微企業1萬家。

  武侯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依靠房地産、商貿的城區發展模式,缺乏原創“內生”力量,現在,一個個雙創主體迸發出一股股強大動力,這將成為中心城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泉。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