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創新創業路在何方?

2016-05-05 10:00:00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從有活力到有紅利,城市推“雙創”缺了啥?城市“雙創”,如何跨越“從活力到紅利”的鴻溝城市雙創“活力”如何轉化為“紅利”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可持續增長的新生動力。在國務院、相關部委以及各地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意見推動下,全國各大主要城市裏掀起了“雙創”新浪潮。

   近日,在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雙創”城市發展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在國家創新轉型發展中,城市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支撐、帶動、傳承和示範作用,而“雙創”能力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

   不過,在“雙創”的持續推進過程中,雖然針對各地區各城市的工作成效已經有一些評價活動和指標,但整體而言,仍缺乏一套符合新時期“雙創”發展特點的指標體系。在缺乏參照標準的情況下,城市“雙創”工作難免出現一些目的不明確、路徑不清楚的問題。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表示,雙創席捲全國的同時,由於科研成果産業化週期長,資金對接難、專利使用率低、産學研分離、智慧財産權保護弱等問題,僅有2.5%左右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創業,大部分的科技工作者並未投身其中。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産業化司副司長曹國英指出,為了切實推動“雙創”工作,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不少政策,但部分政策並未真正落到實處,很難發揮作用。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助理韓強認為,許多城市及地方政府其實並不十分清楚雙創的真正含義,在操作過程中,對於政策、資本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沒有切合實際的把握。

   瞭望智庫在前期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地方在推動“雙創”過程中,存在重政府投入,輕市場運作,盲目仿傚多,因地制宜少,運動式痕跡較明顯,可持續發展機制尚未形成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上,總結當前各主要城市“雙創”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城市“雙創”工作評價體系,對國家和城市“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對國家和城市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研討會上,瞭望智庫聯合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等單位組建的課題組發佈了《創新創業新型城市評價體系編制方案》。方案採用適應創新創業新型城市特點的統計指標和統計方法,建立起對城市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活動、創新創業績效、創新創業信心等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創新創業新型城市評價。

   瞭望智庫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編制方案的基礎上,課題組接下來將基於已有的指標搭建成果,深入全國主要城市和企業展開調研,進一步考量城市創新創業的評價範圍,並適時公佈評價結果,為下一步的“雙創”工作與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文/瞭望智庫 李瑤)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